小马奔腾Style:全产业链的野心

   2023-05-12 互联网3390
冒险与保守

2003年李明的第一部电视剧运作将近尾声,他多年的朋友钟丽芳也获得英国国际市场营销管理、风险管理硕士学位回国,那个时候她一心想要进入投行,在李明找到她之前,她甚至从未想过自己的职业会与电影有关联。

“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会有很多机会”,李明这样劝说,可当初来公司,她其实并不知道电影是什么,该如何运作,她只是充分信任李明的为人,相信“老板的气质会决定一家企业的气质”,终究被公司的信任和气场打动,以尝试的心态加入。

之后的10年,钟丽芳做了很多事情,制定投资决策,把控项目风险抑或开始院线的布局和选址,但其实只有一样,她只是摸索着把自己的金融思维融入杂草一般尚无规律的电影行业,尽可能抵消电影的动荡和风险,10年中尝试做安全和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她也从运营总监变为小马奔腾副董事长。

对于自己负责的内部运营和项目把关,钟丽芳风险管理的专业背景被李明所看重和倚仗,她在公司里是最经常说“不”的人,但却为项目的精深制作增加了另外一道抵御风险的屏障。钟丽芳与李明,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弥补和融合,对李明来说电影是创作的艺术,但对于钟丽芳,“无论什么时候,它都是一门生意”。

在尚且没有统一标准形成的市场上,各家公司只能先尝试自己探路,小马奔腾也同样有自己的项目评估委员会,并由管理者、财务、编剧、导演和制作人组成,在剧本完成之后,就开始多次各怀心事的剧本评估会议,在最后放弃或修改的决策之前总会经过多轮投票。

张一白2013年的新作品《越来越好》已经开机,现在几乎每天都在片场,剧本在几个月前初步完成,经过评估委员会的审核,李明在考虑是否有吸引力、市场卖点在哪儿,是否适合投拍的时候,张一白却在想这个故事哪里不合逻辑,拍摄如何实现,即将开拍之前,张一白又做了一次剧本修改。钟丽芳要做的则是对制作、发行、营销等各部门的上报财务数据做评估,制定严格的预算框架,并以收益的悲观预期为标准,评估是否符合投资框架。

电影是一个足够残酷的行业,给予人所有的财富和盛名,也能在一夜之间全部夺回,20世纪90年代的“大洋影业”曾因发行《红粉》和《阳光灿烂的日子》而盛极一时。只因一部《秦颂》,4000万悉数赔尽,“大洋影业”从此在市场上消失,李明曾有朋友在香港看到大洋影业曾经的老板陈志涛,开着一辆旧的夏利车,形状寥落,而2010年一部巨亏电影《阿童木》也拖垮了香港意马动画工作室,让300多名员工失业。

小马奔腾从来都不会去做一个“赌徒”。2009年小马奔腾参与投资第一部电影《机器侠》的时候,钟丽芳签出了被合作者认为最为苛刻的合约条款,谈定账户共管,优先回款,并保证了成本加20%利润的回款额,甚至规定如果违约并造成损失,便会以天为时间单位对合作方进行罚款,最终在整部影片亏损的情况下依旧获利。当然并非每部电影都可以达成如此协议,但每一次钟丽芳都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确保自己的安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