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们的绩效考核怎么走?

   2024-02-18 互联网1160


  (二)从制度化入手,建立一个确保绩效考核运行的基础

  在中国,大多数的企业都天天喊着制度化,然而,有多少个企业是真正的制度化了呢?在金三峡,我们是“制度化”了,但更多的是在文本上的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中,人们还是习惯出漏补漏工作方式,习惯于现象思维,没有联系、发展的处理事情,缺少企业整体操作观念,制度化就变成了仅仅是教你该如何做的层面上了。回到绩效考核本身,为什么为有人觉得绩效考核是填表,为什么会有员工应付式考核,那是员工对我们的制度了解不够,没有了解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有我们的制度得到执行了,细节得到重视了、落实了,我们的绩效考核才是有意义的评价,要不然,我们的评价永远是量的评价,虚的评价,而忽略了质的评价、过程的评价、细节的评价。

  (三)设计工作方式标准化的流程,明确责任,为考核运行提供条件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各项工作中只有确定标准,才能不断反馈,实现过程控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所谓标准不仅指结果要达到标准,作业的程序、方法也应该有其标准。对于各部门,应该进行工作分析,把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得非常详细,便于管理人员能够对工作的过程、方法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生产部门应该制定劳动定额,工艺流程标准。通过与先进印刷企业的劳动定额、工艺流程的对比,找出差距,实现效率的提高。

  (四)绩效管理不仅是考核,还是管理者提升的工具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之一,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不断的提高组织绩效,使员工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绩效考评是对结果的评价,而绩效管理是能使管理者管理水平提升的工具,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组织绩效。我们的管理者学习并有效的运用这个工具,将绩效考评真正变为绩效管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