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

   2023-09-13 互联网2280


  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前进方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新中国建立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量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处理,显然已经成了我们党的基本的执政活动。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党的一个最基本的执政能力锻炼。1956年和1957年,党的八大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文献,围绕正确处理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执政理论。尽管1957年以后党和国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矛盾及日常的吃穿住行问题,必须一天也不能停地给予认真解决。因此,在1957年以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历尽千辛万苦,运用各种方法化解矛盾,确保国家整体平安,培养起了党在政治运动中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2、由“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的我党第一代领导气体为我们党确立的执政方针,在经历了30年的实践发展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党执政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同时,结合改革开放后党执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执政能力生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党的执政能力新的历史性飞跃,突出地表现为由“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飞跃。1957年以后,我们党逐步在理论上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道路。面对7亿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党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执政理论。实际的执政实践中,用抓阶级斗争促进经济建设,以抓阶级斗争为主、抓经济建设为辅。这一“左”的理论的贯彻实施,使党和国家遭受了惨痛的损失。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脱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