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训如何应对入世挑战

   2023-03-08 互联网4730


  西方国家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正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1998年,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教育展,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就是一个极具典型的事例。西方发达国家举办教育展的目的,其实质就是要打开中国的教育市场。教育展的空前成功使西方国家对中国教育市场的空间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促使部分大学自发的组织起来,他们不再是以国家教育展的名义,而是以学校的名义在中国举办各种教育展。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如此,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国家也同样看好中国的教育市场,试图与西方国家共同分享中国教育市场的份额。目前,中国人才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分流也正在呈上升趋势。

  我国政府出于对教育主权的考虑,自改革开放以来,基本没有开放教育市场,我国教育在总体上依然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教育市场对国外是完全封闭的。随着国外经济活动全面介入中国市场,教育作为西方经济活动的“附属活动”,伴随着经济活动而间接地介入中国教育市场。以经济活动为主要方式和目的的,辅之以教育培训,是西方国家介入中国教育市场采取的一条主要策略。例如,某著名跨国电讯公司,在开展其经济活动的同时,在我国建立了以培训为宗旨的高等教育机构。该学院以培训本行业人才为办学目的,但所实施的\"培训\"却是具有硕士学历的正规教育。再如在厦门注册的某一国外教育机构,是以职业培训注册,而所实施的却是正规的专科学历教育,收费标准远远超过国内的重点大学,同样吸引了许多应届高中生前去就读。国外跨国公司大量进入中国经济领域,并以职业培训的方式进入中国教育市场,显然可以避开教育主权这一敏感的话题。以经济活动作为拓展教育空间的屏障,为其教育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以职业培训为主要形式,为其全面渗入学历教育打开了教育市场的缺口。从形式上看,类似跨国公司所提供的只是职业培训性质的教育,提供的仅仅是一种继续教育机会,但所达到的目的却是部分地垄断该产业在中国的高级人才。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它所带来的效益并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所能衡量的。以职业培训机构作为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切入点,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可能预见的影响之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