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投资之一。怎样才能确保培训投资获得有效回报,即用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培训企业的这些骨干力量?以下5个问题决定了你的培训成效。
第一问:30人还是50人?
在决定培训管理人员之前,首先要明确培训对象,是企业首脑还是某个部门管理人员,如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明确了培训对象,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培训对象的确定还包括对培训对象数量的确定,参加培训的是30人?50人?或者更多?知道了要培训的人数是多少,才便于选择培训形式。
第二问:培训目标是什么?
企业当然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但不同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培训需要,重复让一个管理人员参加他不需要的培训,无异于浪费资源。企业在确定培训目标时,要结合企业需要和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需要考虑,争取制定一个对企业有利,又让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真正有收获的培训目标。制定了这样一个明确的培训目标之后,通过怎样的渠道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也就渐渐明晰了。例如培训需要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管理能力与管理素质,那么可以在培训中设置有效沟通与协调、激励的原理与实践、企业决策分析、企业风险分析等工商管理必备知识,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等管理能力专项知识以及热点讨论这类课程,通过专题学习、案例分析达到提升管理能力的目标。
第三问:培训内容合理吗?
在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都确定的情况下,设置培训内容说起来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实际上要设置好它们,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培训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培训内容的不同。如果是一批企业首脑们参加的培训,除了要涉及工商管理知识外,还要多涉及一些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行业动态、企业前沿问题、经济热点问题,以及企业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心理等;而假如参加培训的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那就不妨多讲一些财务管理、资本运营、财务报表、公司融资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