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是一种最有效益的投入”,缺乏认识。吝啬于对员工培训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对员工只管使用、较少考虑技能培训和智力开发,员工的潜能难以调动和发挥。
一些企业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是,受体制的局限,却很难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和技术手段。尽管不少企业在劳动人事管理上已经大量使用计算机,但难以提炼、固化为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科学管理体系。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
创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中国经济时报: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不错的经验,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
陈清泰: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是受旧体制影响最深的领域之一,也是企业改革影响最大,牵动社会面最广、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是必要的,但创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为关键。只有在全面、准确、科学地了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状况和掌握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为提升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完善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探索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等找到合适的对策。
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核心目标是“极大地激活人力资源”。只有结合国内企业现实,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经验,遵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尊重员工的“个性化”需要,建立以职责定岗位、甄选看实绩、管理制度化、薪酬市场化、保障社会化、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相协同等“拴心留人”机制,强调能力本位和业绩本位,才能达到保护、留住、激励、培育、用好人才的目标,真正为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