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善意与恶意

   2023-10-05 互联网1930


    一个企业要立企德,一个员工要有私德,它都为之提供了准绳。企德不立,何育私德,纲纪先立,万目自张。在中国,社会用企业的体量、销售额来衡量它的治理水平,而员工则会用“对我怎么样”来判别企业的善恶。一个是数据判断,一个是价值判断。一个卓越的企业,必定是两个判断相辅相成的企业。公元前655年,秦穆公和楚国做了一笔相当划算的生意,他只用5张公羊皮就换取了日后成为相国的百里奚。在这段泛黄的往事中,秦穆公是以两个角色出现在世人面前,与楚国做买卖的精明商人;善待、尊宠人才的明主。在如何对待“两笔生意”的问题上,秦穆公外争利,内让贤的做法也许可作借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解决了吃喝的企业,该走向何处,以及如何保有持续不断的扩大事业的动力,也就是该重新考虑做企业是为了什么的问题。

    企业的何去何从必然与企业家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把赚钱作为终极目的是对这个问题的误解。如何使得商业行为具有精神寄托,如何在心中充满“彼岸情结”,如何获取一份与利益无关的荣耀,如何在生意中扬善抑恶,这些都是当今企业家需要思考和修行的课题。未来的合作很难想象还有单赢一说,和谐共赢必将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营造和谐就是创造价值,和谐就是竞争力,而且是令对手难以复制的核心能力。带着善意处理好与社会,政府、客户、员工及环境的关系;带着信念恪守商业秩序与规则,是企业需要把握与权衡的双重要务。特别是员工与客户关系,他们既是企业内循外环的关键节点,又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对他们少一份诚意就多一份猜忌;少一份承诺就多一份隔阂。唯有唇齿相依,才会和而共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