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在《斯隆管理评论》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介绍了20位大型企业首席知识官(CKO)所开展的工作。如今,这些CKO的职位大多已不存在,在我们完成研究之后两年内,有一半以上的CKO已经离职。
换句话说,知识管理是一个撩人心动的概念:它依然吸引着许多人,但成功却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即便要定义这个概念也并非易事。也许,这是因为知识管理本来就是关于难以捉摸的无形资产。
四个时期与四个问题
知识管理的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战略上的高谈阔论风行一时:在瞬息万变的后工业经济中,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和“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可是,当首席知识官获得任命,准备开展与知识有关的工作时,他们几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于是在第二个时期,一些旧的IT理念和某些培训计划被包装成“知识管理”活动。无论就理论或实践而言都不成系统。
时至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进入第三个时期,即技术主导时期。企业内联网、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等主宰着有关知识共享的思维。这恰恰证实了某些企业主管的疑虑,即知识管理只不过是“又一起IT炒作”。
不过,在今天,知识管理仍然列在企业议程上。人们认识到:在产品创新、流程改进、战略决策以及客户关系等方面,知识确实能够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另一方面,人们也承认:企业内部的知识尚未得到妥善管理。
因此,当今的企业主管们应向自己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到底什么是知识管理?我们应如何着手,从何处着手,才能使其奏效?这一次,决定知识管理成败的因素是什么?最后,我们是否需要首席知识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