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管理 企业需要什么样管理人

   2023-06-15 互联网3020


然而,一项有关工作场合中人类动机方面的大规模研究完全否定了这一看法。这项研究由美国电话系统设备高科技制造商西方电器公司(WesternElectric)在上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进行。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FritzRoethlisberger)和西方电器公司高管威廉姆斯·迪克森(WilliamDickson)总结道:管理有两个主要职能,一是确保整个企业专注于一个共同的经济目标;二是确保“社会组织保持平衡”。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为共同目标贡献力量,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企业管理并不局限于上层,罗特利斯伯格和迪克森的成就在于:他们扩大了人们对管理的理解。管理者的职责并不仅仅限于支持一线工作,更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一线的运转,并为激发一线员工开展高效和有效的工作提供动力。这一卓见与奥地利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的看法相去不远。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是每个企业里具有活力并赋予生命的元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资源’只能是资源,永远无法转化成生产力。”

什么程度的管理才是足够的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什么程度的管理才是足够的呢?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Kearney)1985年所做的一次调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调查发现,高绩效企业每10亿美元销售额背后的管理者数量要比低绩效企业少500人。在低绩效企业里,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对公司业绩做出了贡献。

为了弄清管理者为企业业绩做出了何等贡献,让我们回到罗特利斯伯格和迪克森的看法。他们论证称,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结构或组织、沟通和人力。通过西方电器公司的实例,他们阐释了企业是如何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他们相信,管理者的目标之一是协调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如果企业里的每一个人能够分享共同目标,并了解他们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么就必须进行沟通。最后,还要管理员工的个人需要,以确保他们有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确保工作能给予他们个人满足感和成就感至关重要。西方电器公司的案例显示,管理工作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好的管理者可以让企业从员工创造身上获取更多的价值。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