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想避开失败,原因是视失败为莫大耻辱吧。由于谁也不想丢脸,所以就小心翼翼地避免失败。昔日,身处终身雇用时代的上班族,由于当时的业绩评比采用扣分主义,令大家对于失败避之唯恐不及。
现在,业绩评鉴方式已经修正为加分主义了。失败原本就是一切新尝试的附属品,这类的失败已经不足为惧。既然连爱迪生、本田宗一郎(本田汽车创办人)也无法幸免,在成功人士当中,相信许多人都已经饱尝不计其数的失败滋味。
为何能果敢地面对失败呢?原因在于他们能正确地解读失败的意义。所谓的失败,就是针对某种目标一再地努力或尝试的时候,传达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讯息。然而,遭遇到相同的局面,人们的态度却可区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类。
第一种是认为「行不通」!而完全投降。另一种则继续努力于「再试试其他方法吧」。若采取前者的态度,失败确定为必然。然而,只要采取后者的态度,此时的失败并非只导向最终的失败。
全世界首次成功养殖珍珠的日本人御木本幸先生,虽然从很年轻的时代即着手于珍珠养殖,却总是失败连连。但是,不肯低头放弃的他,最后终于大获成功。「只要不失去当初所设定的目标,就绝对不会成为失败者」。他的这席话,值得深深记在脑海中。
若是那些自认为痛恨失败的程度,比别人还强上一倍者,非常希望你能特别记住下面这些话。当小婴孩最初尝试用双脚站起来的时候,无论怎么试都会跌倒,他们却不断地重复跌倒、站起来的动作,而且,显然还乐在其中。
即使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尝试都是失败的,他们还是能开开心心地乐此不疲。因为他们丝毫不曾陷溺于「我是不是站不起来」的无谓担心。长大成人之后,不过是失败一、两次而已,就判断自己「已经不行了」、完全放弃。三十世代,不妨多方尝试失败,让自己拥有对失败的免疫力。
「不曾失败过的人,终究会一事无成」韦伯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