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裂变时代的媒体人群像:“创业家”牛文文

   2023-04-12 互联网3970

不过牛文文不这样认为,至少他现在不这样认为。有什么资源做什么的特征再次显现。在他看来,逻辑上顺理成章的事,真的去做,未必就那么顺理成章。电视的水不浅,投资圈的水更是不浅,仅仅是逻辑上顺理成章,并不等于就可以冲进去做。有多少资源和能力,大致就构成了一个具体的媒体的边界。

更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盛行赢家通吃,抢占以及保持第一是非常重要的。牛文文自认为《创业家》本身已经在做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跨界:创业服务中的媒介品牌。虽然他颇为自豪地地觉得自家在这个领域中位列第一,但依然要保持足够的小心和审慎,来维持住第一。未来会不会继续跨界,比如进入到投资,他不知道,先把已有的地盘夯实再说。

配套的一些东西

有些东西问老牛没用,得问他的属下。趁牛文文去忙活其它的事儿时,我拐弯抹角地探听了一些事儿。大抵因为我接触过很多媒体人,我深知很多人其实心高气傲得很,内容产品化了,就没有创意了,没有激扬文字的感觉了。产品服务化了,那可真成个伺候人的角色了,这哪里是很多媒体人能承受的,即便他们早就明白“无冕之王”的招牌已经碎了一地。

 

这其实已经涉及到一个商业组织的企业文化层面了。老实讲,很多传统媒体的企业文化是家庭俱乐部式的,很松散,上下班随意,采编人员也很骄傲。但《创业家》似乎不是。采编人员在整个团队中所占的比例很低,更大比例的人持有的都是类似“项目经理”这样的名片。这在标准意义上已经很难说它是一家媒体,似乎更像一家服务机构。

我不得不再次用冰山来形容。海面上的是“媒体品牌”,海底下的,则是“创业服务”。要进行媒介这样的转型,这个组织里的文化也好规矩也好,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人则留了下来。这本杂志进进出出也很多人了,和我交谈的几个老牛的手下,我感觉更多的是:他们不像媒体人,倒像是互联网圈子里混的。大概,也只有这种气质,才能去服务同样气质的创业者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