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裂变时代的媒体人群像:“创业家”牛文文

   2023-04-12 互联网3970
核心提示:在数字经济的不断冲击下,传统媒体日益困顿。笔者打算前后访谈20到30人,包括依然坚守在传统媒体领域的,离开传统媒体进入所谓新

 

在数字经济的不断冲击下,传统媒体日益困顿。笔者打算前后访谈20到30人,包括依然坚守在传统媒体领域的,离开传统媒体进入所谓新媒体的,以及离开媒体的。访谈人士有资深的,也有刚入行的。从鲜活的媒体人访谈录的角度,记录这个媒介转型时代最微观最实际的声音。

本文为媒体人系列访谈录(一),牛文文与他的创业家。

大裂变时代的媒体人群像:“创业家”牛文文

访谈对象:牛文文

所在媒体:《创业家》

职位:创始人

访谈者:魏武挥

时间地点:2013年6月27日,宁波

访谈时长:2个半小时

牛文文其实不抽烟,但他前后问我要了两支烟,也不点燃,放在嘴里吸啊吸地过干瘾。在我不断地吞云吐雾以及略略心痛这两支烟的被浪费中,这位“抽干烟”的创业家杂志老板,和我大聊了一通他是怎么搞媒体转型的。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以至于我最终放弃了和他聊“创业”、“投资”、“产品”诸如此类的事儿。对于我这个经常在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跨界打转的人来说,牛文文的经历,是可以写上一写,与对“媒体转型”、“融合媒体”同样感兴趣的诸君们一起分享一下的。

定位很重要 但定位的前提是自己有什么

多年前,牛文文从《中国企业家》离职创业,一位江湖大佬对他说:只要把在《中国企业家》中做的事再做一遍,借助更为灵活的机制,就可以做出一本比《中国企业家》更有影响力的杂志。这可能的确是事实,但问题在于,牛文文认为复制自己曾经的辉煌,只是证明了曾经的辉煌和自己关系很大,其它,毫无意义。按照老牛的说法:人,不能和历史打仗。

他要做一本和《中国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杂志,所谓完全不同,就是报道的对象完全不同。牛文文认为,很多商业经管杂志其实就是商业经管版的“追星一族”——它们以报道大公司为乐,一如很多娱乐杂志喜欢报道大明星的故事。追星谈不上好坏,只是和自己有多少本钱有关。一本初创的杂志很难追星,于是牛文文选择的方向是:星探。

商业经管类的星探,就是报道“小公司”,报道“创业公司”。对于牛文文来说,他只是结合自己的本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在和牛文文大概两个多小时的对谈中,我多次发现了他的这个特质:不是说自己想做什么,而是说自己能做什么。创业者怀揣着“就要改变世界”的梦想当然也不错,但总要先掂量掂量自己,从哪里下手吧。

于是,08年8月,创业家出现。08年的时候,互联网的力量已经出现,新经济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经表象化。但牛文文坚持认为,搭建一个网站就是互联网是错的。做一本杂志,同样可以用互联网的思路去做。在他的视野里,只要用互联网思维做事,那就是媒介转型。至于做一个网站、开发一个app、运维一个微博微信,倒未必就是真正的传统媒体互联网转型。

核心:媒介的互联网思维

牛文文把他的互联网思维总结成: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我后来又添加了一句:服务众包化。这三化,层层递进,有着浓重的互联网风格。

- 内容产品化

媒介的内容其实是很难重复生产的,比如说今天报道这个故事,明天要报道另外一个故事时,需要重头来过。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抑或视频,都是重新生产。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其实就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互联网追求的是规模效应,无法重复的事情,在互联网上很难形成规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