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儒家文化引入企业文化,也许很多企业都试过,但思想如此深刻,贯彻如此彻底并且自成体系的,也许只有方太一家。而总裁茅忠群则一直从儒家文化中提炼着方太的价值观。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仁”是要替员工着想,而员工也要相互替对方着想。双方互相着想,这就是仁的精神。但是仅仅有“仁”还是不够的,得有“义”来约束,“义”就是合理,企业做任何事情都做到合理合义的程度。所以它是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企业把大家公认的符合仁义的那些行为规范转变成公司的行为制度,这个制度就是“礼”。
而“智”则要求员工做工作一定要有智慧——要能洞察本质,洞察问题的本质,洞察业务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最后,是“信”的原则,中国文化中讲“民无信不利”就是讲一个更高的标准。在企业中的领导者要获得下属的完全信任,恐怕很难;反之,下属要得到领导者或者同事们广泛的信任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完全信任并不仅仅是守信就行了。这些就是“仁、义、礼、智、信”的内涵。
为了使儒家思想更深入方太人的心中,方太还为每一员工都准备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儒家思想的启蒙读物。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与方太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形成了国内企业中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培养机制。
方太总裁茅忠群认为,儒家的制度与一般的制度有很大区别,儒家对制度有前提要求,即要符合仁义的要求,也即儒家的制度要求以合情合理为前提,否则就是坏制度,执行起来也会很难。但是不管怎样,制度不管多么先进永远是滞后并且有漏洞的。所以说,用制度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员工缺乏信念和价值观,就会钻企业管理制度的空子。此外,管理制度的执行成本也很大。
为了尽快让儒家文化在管理中落地,方太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推进小组,计划用流程化的作法,把儒家思想打造成一种模式,一种管理制度去实施。
企业将员工的错误分为ABC三类,严重程度依次减弱,C最弱,譬如迟到早退就属于C类。以前,方太的做法是,迟到罚款20元。学了儒家思想之后,就对该制度做了创新。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以格。”按儒家的思路是,要让被管理者树立羞耻之心。且儒家有言“不教而杀谓之虐”,所以特别注重“有教”。
因此,方太取消了迟到罚款20元的规定。如果犯了这个错误,则会要求主管找该员工谈一次话,谈话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内心的羞耻感。因为任何人都怕因为这样的事情见主管。“我发现员工实际上宁愿被罚款也不愿去被主管批评教育,因为每个人都有羞耻心,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激发这种羞耻心。美国式管理中的20元钱让人忘掉羞耻之心,因为20元就像买单了,我一点都不脸红”。茅忠群说。
在这样的制度施行半年之后,C类错误的违反率比去年上半年下降50%以上。
茅忠群强调,要建立仁义为本的制度。以为推行儒家就是弃绝了制度,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方太尊儒术,但不罢黜百家。
至于如何构建起仁义为本的制度,茅忠群相信,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理念上宣导是第一步,但是并不足以够。首先,何者为仁义?如何界定,如何把“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变成全体员工的行动,而不仅仅是茅忠群个人的追求?这是首要的问题。
茅中群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喜欢协商。这协商的团队包括高管,也会包括职工代表,是一个代表广泛的协商会议。
“这就需要一个团队一直思考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儒家思想讲的中庸,即平衡点。” 茅忠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