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正在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整个建筑行业还属于“朝阳产业”,大部分城市还远远没有达到建筑房产的“饱和状态”。所以,建筑行业在一定时间内还将持续高温运行。建筑行业由房地产、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监理、装饰等细分行业组成,这些细分行业针对专业内容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也有建筑行业的共同特性:
一是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专业对口是基本的要求,没有专业背景很难从事专业工作。
二是很强的实践性。建筑行业虽然细分为不同的行业,但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工程建设进行的,与科研、教育、金融、IT等行业不同,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很强的实践性。
三是以项目为基本单元的工作方式。建筑行业的工作基本单元都是项目,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为矩阵式,人员的分组也是以项目为单位,从而带来人员分散、各自为政、以项目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四是项目工作周期较长。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一般工作周期较长,这就给建筑行业带来了人员相对稳定、工作相对连续的要求。
面对培训,建筑行业的管理者思想和实践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错误观点和做法:一种是极不重视培训,认为建筑行业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就行了,没有必要投入精力和财力进行培训;另一种观点是认为培训很重要,需要加大投入,但没有找准重心,把主要资金和精力都放在通用技能培训上,让员工感觉培训就是做拓展、讲商务礼仪、提升领导力,从而偏离了生产和实际。笔者认为建筑行业的培训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专业技术培训是建筑行业培训的重心,应当在课时安排、经费投入、人员组织上向技术培训倾斜。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人力资源部要发挥技术部门的作用,让技术部门成为专业技术培训的主导部门,人力资源部作为配合协调部门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从而保证专业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形式主要有三种:
(1)走出去——参观见学。这是一种开拓视野、吸收外部经验的好方法。建筑设计企业组织设计师参观国内外著名建筑,施工单位组织员工参观优质工程等,都是一种很好的参观见学形式。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作为培训主管,在组织参观见学的时候,重要安排好观后感的交流、整理与沉淀,以形成企业的专业技术知识财富。
(2)请进来——专家讲座。这种方式适合于企业的主要专业技术部门,是一种普及专项技能、统一技术措施的好方法。房地产公司请建设部门专家讲国家房地产政策,建筑设计公司请建筑大师介绍某个建筑的创作过程和灵感都属于这个范畴。培训主管可以协同技术部门,根据政策形式或技术发展趋势适当组织和安排这种类型的培训。
(3)传帮带——师傅带徒。这是一种比较古老和原始的培训方式,在一些行业已经不被重视和提及,但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建筑行业来说,这种培训方式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刚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在他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能有一个人像师傅一样手把手传授他技能和经验,会让他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起点和职业前景。
2.不可忽视岗位技能证书的培训
建筑行业的工作成果关系到群众生活、城市美观和人身安全。因此,国家对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做出了比较细致和严格的进入规定。从上岗证书、执业资格、职称等各个方面和角度对建筑行业的人员做出了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的培训、学习和考试。一些建筑企业不重视岗位技能证书的培训工作,把它视为员工的个人行为,顺其自然,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这方面极不重视,从而导致技术实力和企业实力的下降(企业资质因技术人员资质数量少而降级),同时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也大大降低。
在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建筑企业,对岗位技能证书类的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在这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岗位证书类的工作,企业不但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时间和机会,还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并把具有职称、执业资格等证书作为员工薪酬职级晋升的一个条件,有效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并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成为一种传统和理念。
作为建筑企业,一定不能忽视岗位技能证书的作用和意义,无论在什么年代和情况下,都要积极认真面对这类培训,把证书类培训作为提升员工操作技能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