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山为王的寨主在奋斗过程中离不开兄弟们的共同努力,因此阶段性成功后会给各位兄弟按贡献大小排座次,但座次排定之后,并不是每个好汉都有参与讨论山寨重大问题和参与山寨决策的权力。也不再按公开的考核标准来确定每位好汉的后续贡献,而是一切由寨主来决定。只要是寨主讲话,就有"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威力。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山寨模式,或者称为山寨式管理。
山寨式管理是中国的经典管理模式,在民营企业和政府中有根深蒂固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几乎在企业中绝迹。因为那时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些企业的决策权分布在直接主管部门、间接主管部门、企业管理者、企业党委、工会等机构中。受政企不分和行政干预影响,企业管理严重官僚化,企业的兴衰命运都不是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所谓的"上面"。
随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政企不分和行政干预逐渐隐退,但山寨式管理又日益盛行。
另一方面,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企业家在竞争中成为英雄的日益增多,山寨式管理进一步在社会上延伸。
不仅传统型企业里山寨式管理盛行,新兴企业也充满着山寨式管理作风。不少创业者说起来口口声声"管理团队",实际上全靠哥儿们义气维系。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知名企业的管理层变化时,几乎就像《水浒》IT版。
美国的《资本家》曾评论说,中国大陆有三位出了名的"大老板":天津大邱庄禹作敏、长城集团公司沈太福、南德集团的牟其中。
不幸的是这三位大老板都相继出了问题。这些所谓的大老板统治下的企业实施的是典型的山寨式管理。这些企业中的山寨式管理往往是在经营者在竞争中成为企业家、成为英雄的过程逐步强化的。
企业家英雄的迅速崛起为企业实施山寨式管理奠定了基础。但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不是封建社会的山头,山寨式管理固然能巩固企业家在企业内部的权威,提高决策效率,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也经常导致企业家英雄们苦战而来的成果很快灰飞烟灭。
毫无疑问,企业经营管理者之所以能成为人们佩服的英雄、之所以具有独断专行的资格、之所以具有寨主式的权威,是因为他们有过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很高的公关技巧、博击市场风险的勇气和策略。这种种要素是他们成功的条件,是人们佩服的原因。但是,一旦寨主式的权威滥用,英雄们的这些素质并不能成为永远的护身符。从后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推行山寨式管理的寨主们不是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就是被无情的法律所处罚。
不少人认为,企业家独断专行、实施山寨式管理是由于道德败坏、私欲膨胀,加之监督机制乏力、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但是,这恐怕只能解释两权分离制度下,作为经营者的山寨式管理,而不能解释有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也推行山寨式管理的原因。因此,中国的山寨式管理恐怕还有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
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创建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时,两人面对的是同样的产权结构、同样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但由于两人文化背景不同,管理风格相差很大,由此导致的矛盾差点让两人分手。潘石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和发展,喜欢自己说了算。张欣曾在80年代早期随母亲移居香港在一家电器厂打工,后在英国读书,获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并担任过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投资顾问,因而她喜欢民主的管理风格,看不惯潘石一人说了算的风格。
在董事会、监事会、决策咨询委员会等一系列所谓的"企业治理结构"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山寨式管理"版本:
版本一:国有企业的山寨式管理
版本二:集体和乡镇压企业的山寨式管理
版本三:民营企业的山寨式管理
版本四: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山寨式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