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博弈论与管理学(一)

   2023-03-08 互联网4570
核心提示: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博弈论和管理学之间的关系。从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角度分析博弈论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并以现代管理学的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博弈论和管理学之间的关系。从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角度分析博弈论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并以现代管理学的新理论为实证阐述了博弈论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博弈论 管理学 管理激励和约束 进化博弈论

  博弈论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博弈论的理论与应用迅速发展,"博弈论革命"已经来临,博弈论已成为众多领域的基本分析方法。1994年,博弈论专家纳什、海萨尼和塞尔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不仅是对其理论的肯定,而且显示了博弈论蓬勃发展的趋势。许多重要的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中的经营决策、市场竞争、企业联盟,政治、军事活动中的竞选、谈判、联合,国家之间的倾销反倾销、制裁和报复等,常常也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各参加方之间的策略较量,参与者可以控制运用的关键因素是策略选择,并且相关各方的策略和利益存在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因而都可以归结为博弈问题。事实上,博弈论确实给政治、军事、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深刻影响,它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改变了研究的一些约束条件,它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经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博弈论源于一切通过策略进行对抗或合作的人类活动的行为,也适用于一切这样的人类活动的行为。竞争是一切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加强,随着人们对自身行为和决策的理性和效率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人们必将更多地利用博弈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争取更理想的结果,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博弈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新的研究管理战略的方法论,改变了管理研究的一些约束条件,它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经渗透到了管理的各个领域。总之,博弈论既是管理学研究的利器,又是连通理论与应用的一座金桥,博弈论的出现使管理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博弈论简介

  博弈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game",比如下棋、打牌这类游戏就可以称之为博弈,大的来说,人类社会以命相搏的战争也是博弈。这些"game"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所有的游戏参与者都试图"智胜"对手,要智胜对手就得随机应变,最为重要的就是可以预见到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事先有所准备。用专业一点儿的话说,就是游戏参与者彼此的策略是相互依存的。下面我们给出博弈的正式定义:

  定义1  博弈是决策主体(个人、企业、集团、政党、国家等)在相互对抗中,对抗双方(或多方)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集合。

  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1.博弈中的参与者各自追求的利益具有冲突性,即利益的对抗性。2.博弈是一个过程集合,不是一个孤立事件。3.博弈的一个本质就是策略的相互依存性。

  定义了博弈,我们就可以给出博弈论的正式定义。

  定义2  博弈论是专门研究博弈是如何出现均衡的规律的学科。

  这里所说的均衡是经济学中最常见的一个概念,是一个能够维持的结果,或者说是所有行为主体不得不接受(可能愿意也可能不愿意)而又不可能更好的结果。而在博弈论中最重要的均衡是NASH均衡。一个NASH均衡就是博弈中每个博弈方,各一个策略构成的策略组合,其中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都是针对所有其他博弈方的策略构成的,少一个元素的策略组合的最佳反应。"最佳反应"值得是该策略带给采用它的博弈方的利益或期望利益,大雨或至少不小于其他任何策略所能带来的利益。

  任何一个博弈都有四个要素:参与者、博弈的规则、结果和收益。而且在一个博弈中心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孙子兵法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信息是博弈过程中作决策的关键,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另外,博弈参与者行动的顺序也很关键,他们可以同时行动,也可以有先有后。顺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是大家同时行动(或者在行动时对彼此的策略选择不清楚),我们称之为静态博弈;如果是有先有后,那么后行动者就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策略,我们称之为动态博弈。我们信息和行动次序,博弈的分类可以由下表所示: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静态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动态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其中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等同于整个世界。另外,在动态博弈中,若所有的参与者对曾经发生过的博弈都了如指掌,不会忘记任何发生过的细节的话,叫做完美回忆,符合这种假设的博弈,叫做完美博弈。

  目前博弈论的前沿是进化博弈论。是博弈论运用到生物学领域后得到的启示,后来又重新运用到其他社会经济领域的成果。进化博弈论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比较多的研究,博弈的学习机制和进化机制。

  二、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博弈论

  对人性的假设是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从管理学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管理对人性的假设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的变迁:

  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的动机,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工作;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因此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

  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的需要,人通过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工业革命和工作精细化分工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人对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的影响更大;人们最期望与领导能承认并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求。

  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其努力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寻求工作上的意义;人们力求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更富于弹性,更能适应环境;人们能够自我刺激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威胁,造成不良后果;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的目标并不冲突,而是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应自己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组织的目标相配合。

  复杂人假设:复杂人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人在工作中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是变动性很大的。人的许多动机都安排在各种重要的需求层次上,这种动机阶层的构造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能在组织活动中可以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因此一个人能在组织中表现得动机模式是他原来的动机模式与组织检验交互的结果;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与别人不能合群,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就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的性质,本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动机的强弱,以及与同事相处的状况都可能产生影响;人可以依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博弈人假设:博弈人假设以多维人性假设(见下图)为基础,认为在管理场中,管理行为人之间的关系会不断调整。这又进一步反映了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并最终反映到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中去。在一个组织内部,管理行为人的行为是集体理性约束下的个体理性行为,即在条件约束下的特殊博弈行为。博弈人是人性的综合表现,是管理行为人管理行为的集中体现,在特定的管理场中,管理行为人的管理关系体现出一种博弈关系。

   



  从这个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过程来看,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最终也引入了以研究个体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为理论出发点的博弈论,并且以之为理论基础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现代的企业管理,也越来越多地用到了博弈论。

 

    博弈论与管理学(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