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管理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进行管理活动。有了清晰的管理观,才会有清晰的管理行为,也才会有合适的管理标准。
在近20年的中国企业管理历程中,一直没有人关注管理观。人们讨论企业的经营理念
,探讨企业的价值观,研究企业的管理哲学,但是却没有人整理清楚什么是管理观。
如何看待管理,回答管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管理观的问题。那么,管理观包含什么样的内容呢?笔者将之归纳为三句话: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管理是一种分配;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用绩效说话
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企业要有好的效益,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因此,无论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是能够产生绩效的,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反之则是无效的,是管理资源的浪费。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达成良好的绩效,管理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的,所以,笔者认为,管理观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管理只对绩效负责。虽然这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话,现实情况却表明,真正理解它的人并不多。
现象一:人们赞扬功劳,但是也容忍苦劳,甚至以苦劳为荣。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虽然没有功劳,但是我也有苦劳。”“我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是我也是流血流汗的呀。”“我流汗的时候,企业里还没有你呢!”等等。人们只是关注自己对于企业的付出,但是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真的产生绩效,很多人的衡量标准是他自己的付出,而不是付出的效果。所以在企业常常看到的结果是有苦劳的人得到肯定,在企业里有历史的人得到重用。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