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软件成了ERP思想的载体。目前市场上的企业管理软件主要有以MRPⅡ/ERP为代表的国外软件及以全面企业管理为代表的国内软件两大类,各有优缺点,以下作一分析比较。
国外软件主要体现了MRPⅡ/ERP的管理思想,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环境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其优点在于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在国外应用得比较成熟。但将其应用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从价格方面来讲,国外软件一般报价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金,其主要的用户基本上集中在大型企业。而我国85%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高额的费用及闲置的功能,使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对其望而却步,从而使这种新的管理思想不能得到普及和推广。
其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均有所不同,一个企业管理软件的成功应用,必然需要对软件进行一些修改,而且国人又喜欢追求完美,不断提出修改要求。对此,国外软件基本上采取变通处理的方法,实在要改,也要拿到国外去改,况且国外软件多数都是早期的产品,受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修改极不方便,企业为此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对企业的实施造成影响,甚至成为实施的最大阻力。
再次,国外软件提供英文界面及资料,对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软件的操作习惯及界面风格上与我国的软件也存在差异。例如,国外软件界面一般比较简单、抽象,主要强调软件可实现的功能,以键盘操作居多;而国内的软件界面比较丰富、直观、易学易用,不仅强调软件的功能,而且注重键盘和鼠标的配合使用,可操作性强。再比如国外软件的报表格式比较简单,对格式没有特殊要求,而且一般没有格线,只追求数据的正确性;然而国内软件报表格式丰富、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设有格线,体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我国引入MRPⅡ/ERP软件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用户数不过千余家,从总的应用效果来看,成功的例子非常鲜见,多数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收效甚微。1993年,重庆一家大型军工企业与日本某摩托车公司合资创办企业。成立之初,就全面引进日本的生产设备、零配件、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公司总经理、各要害部门主要负责人均由日本人担任。始料不及的是,价值近千万人民币的ERP软件,与中国管理的实际相去甚远,几乎无能用之处。两年后,这两家中外企业又创办了另一家生产摩托车配件的合资公司,日本人极力推荐日本的MRP软件,但中方管理技术人员在了解前一家合资企业应用的效果后,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日方只有放弃。
当然,也有些应用比较成功,但都限于部分子模块,仅仅实现了局部系统的独立运行,信息尚未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共享。从各模块的应用情况来看,应用比较成功的模块依次是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采购管理等。此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不同,也使得企业管理中的业务处理流程存在着很大差别,从而增大了系统实施的难度。
而国内的全面企业管理软件却能够立足于中国本地,服务于中国的企业,在多方面占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价格上比较,仅为国外软件的1/7~1/5,广泛适合于国内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易于普及和推广;从软件修改方面比较,国内的软件由于开发得比较晚,技术上比较先进,更加容易修改、维护,再加上其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界面及操作上比较,更加符合中国的传统习惯,形像、丰富、美观大方,操作简单;从业务流程上比较,国内的软件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加容易为企业所接受;从使用效果来看,国产财务软件的巨大成功,无疑是国内企业管理软件的有力验证。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国内企业管理软件的不足,比如管理理论还不够完善;国内对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还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但是,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仍然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管理基础,盲目引进国外ERP软件,欲速则不达,生搬硬套国外管理思想,只能是作茧自缚,重蹈过去近20年国外MRPⅡ/ERP软件在我国应用鲜有成功案例的失败之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