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培训的分阶段实施模式

   2023-04-12 互联网4230
核心提示:  为了真正使学员在经过培训后在管理观念、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上有新的提高,欧美国家的管理培训普遍实行的是分阶段式的培训:

  为了真正使学员在经过培训后在管理观念、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上有新的提高,欧美国家的管理培训普遍实行的是分阶段式的培训:比如在一些培训对象为企业中层和一线管理人员的班次中,设计培训过程大多按下述模式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室内培训,让学员初步通晓领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培训教师的帮助下,借助有关管理评估工具和分析模型,认识自己所属的领导风格和管理类型,意识到自己的技能和态度上的欠缺之处,明确自己今后应该而且也能够达到的努力方向。然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单位一边工作,一边在实践中感悟领导与管理的技巧,对照所学理论分析自己和同事们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自我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思考怎样建立既适应工作环境和又同自己的特性相符的管理模型。第二阶段,又来到培训基地同他人、同培训教师交流思考后的认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比较典型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增加改进管理的经验和见识。此阶段在课堂中,可学习一些先进而适用的领导与管理的方法、工具,观摩一些国内外优秀领导与管理人员的影像资料和查阅典型的企业管理案例的文字资料,写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并经与他人、培训教师研讨后初步形成调研、论文课题。这样带着课题又回到自己的单位,做该项目的调研,向有关领导提出若干改进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的设想。第三阶段再返培训基地与有关教师、培训人员、领导研讨各自的课题,同时学习一些国内外企业发展的新观念、了解他们的新动态,并利用电脑教学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手段进行一些管理模拟活动,用以自我检测和巩固整个培训过程的学习成果,最后完成各自的课题,并力争使之成为有关单位、部门的决策参考依据之一。

  欧美国家不论是公营机构还是私营单位,几乎每个组织都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组织的高层人员十分关注和支持培训,并将培训纳入组织发展战略之中,培训活动中始终注意学员的全过程参与,充分运用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培训的投入产出分析,对培训师要求同时也必须是管理咨询师,引导学员理清各自以往工作中的管理症结之所在。上述种种做法能较好地保证培训质量。以英国为例:培训开始前,教师会得到一份全班学员的背景材料,教师据此进行课程设计。同时,学员也会得到一份课程设计和教师的背景资料。这样一开始教学双方就能相互了解和熟悉,使教师能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师生情感交融又有助于培训中的气氛活跃、提高学员在培训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培训中师生双方始终是互动的,方式灵活多样,包括了模拟、案例、讨论、心理沟通与交流、户外活动等方法。为此还下功夫、花本钱进行硬件建设,刻意营造出良好的培训环境。培训场所一般都建在郊外风景宜人的地方,培训设施完备,配有许多影像资料。这都有利于学员在一种非常安逸的心理状态下,充分调动所有感官去领略包括视听资料在内的全部培训教材的内在意义,全身心地投入培训情景之中。培训结束时,每个学员还必须填写培训效果评估表(可不记名),以表达学员对培训内容是否对其有帮助、培训师的方法是否得当、辅助资料是否有效、设施是否完备、以及今后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的意见和要求,等等。这种学员的反馈资料会成为改进以后的培训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培训师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