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品牌为什么不堪一击?

   2023-11-15 互联网1880
核心提示:  三鹿事件要让我们反省的东西很多,而最为惋惜的是又一民族品牌的陨落。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

  三鹿事件要让我们反省的东西很多,而最为惋惜的是又一民族品牌的陨落。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的感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只要是稍微有点名气的国产货,老百姓都会抢着去买。”在谈到为何当时国产品牌驰骋市场时,李建明认为,一方面是当时的国产品牌质量确实过硬,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的中国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对外国企业和品牌的进入有许多限制和约束,给民族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有些民族品牌在无比激烈的国际竞争浪潮中倒下了,有些接受了跨国公司的合资或兼并。有一组数据极为触目惊心:90%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目前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美国的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量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被外企吃掉了3个;国外品牌在化妆品市场占75%。

 

  坦率地说,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业,民族品牌都挑不起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大梁,不仅如此更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美国一家民调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全球各大国的国家形象中,品牌所占比重在不断加重,其中以日本、德国和美国领先,分别为38.5%、36%和34.3%,而中国的品牌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仍处于较低水平。

 

  试问,徒有其表,败絮其中的民族品牌拿什么来跟国际品牌抗衡?也许这么说有些严重,甚至是以偏概全,但是三鹿事件让我们警觉,一个真正有品质、有良心、有民族责任感的品牌才是经得起考验,经得起风雨洗礼的。

 

  就像地震过后,家园依旧要重建一样,我们的民族品牌也是如此。血的教训留给我们的,除了痛苦、后悔与遗憾,更多的应该是对问题的思考。不想让辛苦建立的品牌瞬间垮掉,就要让品牌更加的坚固。构筑金字塔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是能够长久稳固,那就是值得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国乳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同时也为众多成长型乳企带来了发展契机。作为行业的中坚力量,成长型乳品企业在此行业洗牌的关键时期,尤需挖掘自身优势,做足自我,构建起自己独有的品牌防火墙,以消费需求点和竞争机会点为左臂右膀,联合一切可以聚集的力量,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优势资源,不仅为企业品牌的建设,更为重树行业旗帜添砖添瓦。

 

0

 

 

题图说明:

今年作为淘宝和阿里的演讲嘉宾,出席了泉州、中山、宁波、虎门等多个城市的活动,与超过1000位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这些活动加上客户活动,也造成最近成了“飞人了。曾经一天之内,一日四城,北京-杭州-宁波-上海,是真正的“非人”生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