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希望将公司重制成世界级的领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参观了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商店,以获得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并凭借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最终确定三星产品的发展策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李健熙在加利福尼亚旅行期间,发现一间堆满三星电视机、VCR以及其他电器的仓库。公司对外谎称那些是未出售的产品。回到总部后,李健熙针对此事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厉的质问。主管人员向他担保公司对美国的出口量一直成上升趋势。为此李健熙亲自带领这些负责人来到这家位于洛杉矶的特殊仓库。“这将是我们全部产品售出的地方,”他郑重的宣布。生产并出口电视机已经不能满足三星发展的需求。保持自身品牌的畅销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通过新款产品的不断推出紧紧抓住消费群体才是公司拓展的关键举措。现今,李健熙已经不再把注意力放在产品及出口量那些单纯的数字统计上,他更想深层了解上个月有多少DVD、MP3播放器和液晶平板电视从沃而玛公司销往亚利桑那州,以及有多少用户对这类产品持有非议。
李健熙是三星前任掌门人的第三个儿子以及公司目前最大的股东,公司现在正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仍然游历世界以寻求帮助三星更上一层楼、使公司水平能够取得突破性提升的方法及经营理念。被称为“指挥控制中心”并深受公司高层信任的三星集团副主席兼首席运营官李鹤洙表示:“我是公司事务的具体执行者,要确保三星业务顺畅的拓展,剔除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这是他在接见亚洲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员时说的一段话。
记者被公司高层管理人士接见是相当罕见的。的确,像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在最近的5年里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或接见记者。和主席的行为无关,公司副主席李鹤洙表示他已经记不清上次接见记者的具体情形了,他的助手马上补充说,李鹤洙曾经组织参加过一些新闻发布会,但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在韩国这两个Lee通常被称为最成功的男人。很多韩国人认为在韩国卢武铉是“政治领域上的总统”,那作为三星集团老板的李健熙就好比是“经济领域上的总统”。李鹤洙也可以说是在整个国家处于第三或者第四强势的人物。“我不喜欢用上述方式看待事情,事实上我仅仅是在管理一家公司的日常事务,”他说。当李健熙作出某项重大决策后,作为集团的二把手兼首席运营官,李鹤洙负责将这个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切实的项目决议。
李鹤洙同时也是三星改组办公室的负责人,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将三星重制成为一个全球性紧密合作的社团。公司拥有130000名雇员,超过1000亿美元的销售额,拥有700亿美元的资产,仅去年一年公司就创下了65亿美元的净利润,三星已经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在电子产业、重工业、化学制品、金融服务和贸易领域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绝对优势。公司的出口量占韩国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集团所属的上市公司占韩国证券交易所全部市场资本的33%。
全球品牌咨询顾问Interbrand评选三星为在过去三年里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牌。无论从船舶到半导体、电视机到移动电话,三星的企业标识出现在任何一个人们的视野可以覆盖的地方。三星甚至将业务拓展到了保险业,并拥有世界上第九大人寿保险公司三星人寿,另外,三星卡也成功跻身于全球最大的由非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之列。
评论家分析三星公司最大的弱点也在于此,认为三星过度扩张业务范围。但公司高层却认为三星再没有像目前这样聚焦在关键业务了。的确,他们正在努力尝试使公司业务向更加聚拢的方面发展。在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之后,李鹤洙就公开表示:“我们决定将在关键业务领域加大聚焦度。我们希望公司能在所经营的各个业务上都成为世界领跑者。”如今,三星电子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占据了整个存储芯片、DRAM市场33%的份额,并且成为既英特尔之后的全球第二大主要制造微处理器的半导体公司。它同时还占据LCD显示器市场将近20%的份额,以及全球超大屏幕电视市场近30%的份额。就方兴未艾的手机市场,三星曾以“晚辈”的身份进入,但现在它以紧随摩托罗拉之后,并定下5年之内赶超市场老大诺基亚的宏伟目标。当全世界的联合型企业都纷纷效仿美国巨头通用电气公司时,三星依然可以将企业的视野放的更远更高。对李鹤洙来说,通用电气公司可能是某个关键领域的绝对权威,但它并不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公司。而且,就全球品牌而言,三星比通用电气更具规模和知名度,这都要归功于三星在LCD和手机市场的领导地位。
三星的意思为“三颗星”,公司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一家位于韩国北部Kyungsang省的小杂货店,商店在20世纪50年代扩大经营范围及规模,正式引进食糖加工和毛织品。到了1958年,三星便开始初步涉足保险业。20世纪60年代,成为韩国首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公司。公司也通过涉足造纸业和化肥业来巩固自身制造业的根基。
20世纪70年代,三星涉足了人寿保险业、电子产业、重工业像航行器制造业、造船业和建筑业,以及化学工业。1987年,在公司创始人Lee Byung Chull去世之前,将公司大权交给了他三个儿子中最小的李健熙,由他继承并管理公司的日常事务。与Hyundai公司创始人Chung Ju-yung将资产一分为二,分别给他兄弟和儿子的做法不同,资历深厚的Lee将公司全部授权给了李健熙。
肩负这么大的权利与责任,内向但充满热情的李健熙在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将三星转型为一家全球性的现代化公司。最初,他的改革热忱度并不是很大,因为三星当时的现状是一家既笨拙又庞大的公司。当韩国所有颇具地位的公司均以严厉打击非法商业活动及建立强大的劳动工会而闻名时,三星不允许再有大规模的合并。为了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三星通过高薪来回报雇员。因此国民普遍认为能在三星工作是最佳、最明智的选择便不足为奇了。
李健熙通过李鹤洙的帮助,在存储芯片、TFT液晶显示面板、手机等关键性领域,投入全部精力于三星的品牌改造和全球领先优势的改革上面。1993年,李健熙宣布了他的“新型管理”方案,即三星当务之急是需要彻底检查公司的管理准则并使其迅速地转变为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公司行为规范。在这点上,三星和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公司、AT&T如出一辙。李健熙希望仅以三星的品牌开展销售活动,即创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从世界范围内的小型民用机场使用贴有三星标志的电车开始,在那时这种推广品牌的做法可以被视为新型的销售手法。
就在1997年亚洲出现经济危机的前一时刻,李健熙充分发挥其领导的杠杆作用,努力把三星变成一个举世无双的强势企业。经济危机之后,公司经历了抽筋换血的改组,并解散了一些部门其中包括现在被法国雷诺控股的高档汽车投资公司。为了使三星保持永远的战斗力,李健熙必须抛开个人感情果断的做出决定,他要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使公司继续前进。尽管如此,三星取得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它在半导体、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数码民用电子等主要工业领域上面大资本的投入。仅去年一年,公司在新项目上就投资了110亿美元,其中有多于四分之一的资金用于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上个月末,三星公布了今年一个高达164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投资的重点将放在电子部门,但也会有一部分放在重工业、化学制品和其他一些部门。在今后的三年里,公司还有高达598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三星近似疯狂的大手笔投资依靠的是公司庞大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现金收支部门源源不断的为它们提供资金,预计今年三星可以通过这些投资为自己带来68亿美元的净利润。
正如20世纪90年代索尼和东芝由于过重的资金压力不得不放弃投资计划一样,三星的拓展也遭遇了严重的投资困境。像日本社团经历痛苦的改组一样,三星把数十亿资金一股脑的投放到半导体和消费类电子产业。在消费类电子领域,从超薄电视到DVD再到MP3播放器,三星几乎在所有的主营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领先于索尼,已然成为产业的领跑者。的确,索尼仅在游戏控制平台像游戏站这样的单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三星在电子产业的覆盖面很广,只有极少数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没有涉及到,而游戏控制板正是其中之一。“在这个商业圈内,投入大量资金以确保存储芯片、TFT液晶显示控制板等方面的现代化设备是维持公司高度发展的关键。”
李鹤洙说,“每种设备都要花费几十亿美元。日本公司经过数月的斟酌才作出这么大金额的投资决定,而当我们确定是否想要拓展这个领域之后,仅数周的时间就分析出和日本同样的投资结论。”
一些大型的日本公司在一个提议被提交之后,要经过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委员会的审核考订,才能最终被确定。而家族式管理模式就可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在三星,只有一位决策者——集团主席。一种思想就像液晶显示面板的更新依赖行业快速的投资一样,若有人希望与主席谈话,或者快速传递某项提议,都可以直接通过李鹤洙与李健熙取得联系。李鹤洙说:“作为一个集团,我们拥有相当敏捷的反映能力和迅速的决策能力。”
运营一家世界级的规模庞大涉及种类繁多的就像三星这样的公司,在管理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有意义的案例值得借鉴。的确,李鹤洙就是将三星这个庞然大物管理的井井有条的核心连接点。三星改组办公室(Restructuring Office),一直是李健熙的服务机构,插手若干分支机构和分公司的管理。有人说李氏家族通过改组办公室控制数百家公司,即使这些公司没有多少李氏家族的股份。许多评论家认为三星的这种管理方式过于原始或者独断专行,李鹤洙认为:“当你判断一个公司的企业结构时,必须考虑到公司特定系统的效率和能力,” 他说,“你可以成立一家控股公司,但如果公司的运作效率不好,那些股东将得不到足够的利润。”李鹤洙还补充到,外部人拥有三星电子60%的股份,另外上市的三星子公司中也有40%至50%的股份被外人持有。股东们已经得到很好的盈利回报,他们也在一如既往的增加自己的股份或者原地不动,这些不正说明了股东们对三星目前管理结构的公认和充满信心的表现嘛!
那为什么还要成立庞大的改组办公室呢?Hak Soo和其他三星高层人士认为,集团主席需要最好的天才助理的帮助,无论这些助手来自哪里。主席之所以做出好的决策,是因为有人为他收集到了完整无误的信息。像三星电子、三星重工业和三星人寿保险递交的商业投资计划都要经过谨慎、周全的分析,因此就需要独立的辅助部门帮助公司完成投资计划的补充和提交。“除了作为公司的副总裁和首席运营官之外,我也是首席决策官,负责阐述子公司的商业策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李鹤洙说。
竞争市场历经变数,三星同样需要改组、重新定位并且最好任命李鹤洙为首席改组官。他也同时负责公司以及子公司管理人员业绩的考核工作。李鹤洙还是三星的首席宣传和关系官员,负责评估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公众商务关系。“我也是CCO就是首席通讯官,负责三星CEO与各子公司以及各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他收集公司内部的全部信息,甄选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当三星主席需要相关信息时,可以直接从他的二把手那里得到。李鹤洙表示:三星的经营管理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时至今日,运营这样一家大型的公司仅仅依靠人力是办不到的。“所有不同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向改组办公室汇报公司状况,我向集团主席报告全部子公司的运营情况,”他解释说。
就是那个小家伙,再热我也会把她放到我面前的小家伙!!
三星已经成为了无处不在的品牌,在全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三星将向何处发展呢?评论家认为它应该将目光放远,不要仅仅局限于电子行业,在不影响公司现有规模的情况下,致力在新领域创办所属的公司。而三星管理层却认为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运营一家保险公司、建造一艘大型油轮、制造石油化工产品以及制造一切从存储芯片到超薄电视再到移动电话的相关产品,都是具有相同意义的。当然,通用电气公司覆盖的领域很广,从拍电影到气体涡轮机再到飞机发动机,但是通用电气显然比三星更灵活、实用。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既然通用电气没有合并任何部门以及与银行协同合作出售它的金融产品,但它却能出色的处理金融服务社区。李鹤洙说三星目前还是把商务重心放在电子行业,一旦时机成熟,我们也会分设出独立的金融劳务部门。
“如果我们能使三星的金融部门与来自美国或者欧洲的规模比较大的外国金融服务公司合并就太好了。我们甚至可以接受合并后由外国合伙人来管理该部门。”他认为三星应该像通用电气一样,目标就是仅经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只要确保领导者是自己领地内的即可。“韩国金融服务公司全部存在同样的问题。对公司来说,本地市场空间相当小。并且一个实实在在的鸿沟就摆在我们面前,在实际管理知识方面我们确实和花旗、HSBC等国际性大公司相差甚远。
目前,李鹤洙说:“我们只想专心于电子产业,金融公司拥有他们自己的团队,因此我们可以将服务附属在他们的体系上面。今后,它们可能会用三星的名字,但我们之间一定是一种非常自由的从属关系。最后,我认为三星金融集团公司将会变的更加独立自主,拥有完全的运营操作职权。”
李鹤洙表示集团主要优先权的正确判定,可以改善全球竞争的严酷性。我们的目标不是增加市场份额,而是成为世界级的令人尊重并欣赏的成功公司之一。他补充说集团的目标是拥有总价值为2800亿美元的资产,销售额可以达到2200亿美元,到2010年争取可以实现价值250亿美元的税前收入。去年,集团已经创造了价值18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因此,李鹤洙表示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我们正在逐步靠近目标。但比销售目标更重要的是三星的品牌净值。“我们希望三星的品牌净值可以增长到700亿美元。”另外,三星想要缔造50种引领全球市场的产品,目前公司仅拥有10种相当水准的产品。
三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人员,他回答。“我们需要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并培训最好的员工,因为我们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并非仅仅是韩国公司。其次,我们需要发展先进的技术并不断进行创新。”再次,三星需要成功的确定下一个可以推动公司前进的重要方案,那并非是一种产品而是商业模式。公司同样需要从内部进行调整。李鹤洙说有时他和集团主席李健熙会担心三星可能发展的太迅速太成功了。“我们必须遏止自满思想的滋长并且通过适当的最佳实践行为使公司发展成为其它公司努力赶超、效仿的标榜企业。直到几年前,三星还在努力跟上索尼等知名企业的步伐。现在,三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阶段,索尼和通用电气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明确地表示他们现在正以三星为榜样,并希望可以尽快追上来,”小小的韩国公司已经走过了相当艰难漫长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