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个海归CEO的工作日志

   2023-08-21 互联网2470
核心提示:关键字:案例 外企 CEO 工作日志 企业管理 管理 我是CXO”几年前,伴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创业潮中一群“海归”的声名鹊起,CEO(首

关键字:案例 外企 CEO 工作日志 企业管理 管理
 
   我是CXO”几年前,伴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创业潮中一群“海归”的声名鹊起,CEO(首席执行官)一词悄然兴起。此后,CFO(首席财务官)、COO(首席运营官)、CMO(首席营销官)等一堆“洋头衔”成为企业界的时尚称谓。

   曾有人笑谈“中关村的墙倒了,砸到10个人,3个是CEO。”其中固然有调笑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词语与管理职位细分的背后,也透露出国内企业向现代管理制度靠拢的努力。

   新经济到来之后,一个叫做CEO“的新名词快速走红。那时,曾有人这样描述它指代的这一群体:30出头,40不到,身穿名牌西装或休闲服,有欧美留学背景,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头等舱里穿梭世界……”

   杨镭就是这样的一个CEO。他1989年留学美国,1995年回国创业,2003年出任掌上灵通公司的CEO。

   2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

   对于CEO的特征,杨镭还有自己的“新解”:除了睡觉之外,脑袋里同时要思考15件事;发现一件小事,也可以联想到公司业务;虽然出入于豪华酒店,却从来无暇享受度假的轻松;就餐于6星级的餐馆,出来后却不记得刚才吃了什么,因为只顾上谈工作;平时工作18个小时以上,看上去要比同龄人老上5~8岁……

   说这番话时,已经是2005年1月31日凌晨1点钟,杨镭刚刚结束了和公司董事们的会面,并开始为后两天的董事会议作准备。

   如今,杨镭已经习惯于以20分钟作为一个时间段,分配自己的时间。做个“空中飞人”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每隔两个月,他都要东奔西走,到世界各地去开各种各样的投资人会议,宣传自己打理的公司。

   2004年12月连续几天,杨镭不停歇地从新加坡飞到香港,晚上再飞伦敦,凌晨五点钟在机场贵宾室稍作休息,换上正装去参加会议,下午五点半再飞纽约继续工作。这样下来,收获也不错,一位纽约的投资人在会后便决定投资1000多万美元购买公司股票。

   来掌上灵通之前,杨镭曾在美国担任过CEO,因此对美国式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认同。在他看来,在中国做CEO就像家长一样,带有更多的人情味。而在国外,则比较职业,做完事情就可以下班了。

   他始终坚持认为,CEO不可以进行家长式的管理,一定要防止事必躬亲,管得过多过细。他主张管理上实行“祖父原则”,即仅管到其下面两层的下属,同时也要求公司其他管理者也这样做。

   然而在工作中,他仍然经常需要像家长一样,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操心;以至于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总是忙碌到深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