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案例分析 人事内耗 拖跨 销售 营销 管理
【前言】
时下,在很多大型企业里,基本上都单独设立了营销公司或是企业营销中心,在这里我们暂且通称其为“营销系统”。在这个以市场推广和销售业务为重心的组织内部,为了确保作业目标和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细化职能分工、明确各个归口的权责关系、减少和抑制人为的人事纷争、加强协调促进沟通,营销系统内部往往都还分别设立人力资源部或是行政人事部,其目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支持营销作业流程的各项工作。
众所周知,营销系统下辖的人力资源部门主要的工作职责原本是以人事招募、员工培训、勤绩考评、后勤管理以及外部公共事务关系处理为工作范畴的。但是基于人事系统在组织内的敏感身份和特殊地位,加之很多企业对于人事系统和营销系统的权责界定模糊,人力资源部门往往还扮演着场上球员和裁判员的双重特殊身份,继而失去了自身的重心、陷入了内部营销的迷局当中了,迷离之际往往是人为引发和导致工作间的水平冲突、甚至激化组织内部的垂直冲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笔者所担任营销顾问的广东一家大型化妆品企业,在营销系统内部就上演了一连串的以人事部门为主角进行演绎的“连续剧”。由于组织内部积怨和纷争的长期矛盾,导致企业过度的管理内耗、一时间企业深陷逆境和尴尬之中……在这里,透视这则真实的案例,角色的错位和落败的实例以及管理的负方向阵痛,也许不仅仅留给我们的是品评和体味,留下更多的应该是三分警醒和七分反思。
【案例回顾】
广东××化妆品公司是一家生产护肤品和洗护用品的股份制企业,兼做OEM代工业务,企业历经了10年的发展历程,终于形成了有序完备的市场网络和一定的市场规模,并且在国内市场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面对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市场主营销售业务的急速扩张,企业老板陈先生更是雄心勃勃,为了致力于强化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邀请国内知名广告公司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企划、新业务的开发;另一方面更是化重金购买了央视和卫视的广告时段,并聘请外脑(媒介专家)指导和参与企业的广告媒介的投放和运作。一连串的这些“大手笔”运作在企业1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企业上下皆是为之鼓舞。
立足于企业未来3-5年的目标发展战略,企业老板陈先生深知自己心力交瘁、必须让贤,在企业内部,为了强化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推行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市场化运作,公司继而在广州设立了营销公司,并史无前例地掷重金为代价聘请了一位日化行业内的知名职业经理人严诩(通过关系引荐)担任营销公司总经理一职,全面负责营销公司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