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真是一个奇妙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解读……
江南春用并购做为分众(NASD-AQ:FMCN)2008新年的礼物。12月10日,江南春半道劫下业已完成上市路演的玺诚传媒。按照协议,分众传媒将以1.684亿美元现金收购玺诚所有股权,在协议完成后的24个月里,如果玺诚传媒实现了既定利润目标,分众传媒还将追加支付最高1.816亿美元的现金和自己的股票。此交易将大大扩展分众传媒在中国大型连锁店数字广告联播网的覆盖范围。
并购是一柄双刃剑,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回顾联想对IMB个人电脑的并购,资本市场的看空使其市值在消息宣布当日蒸发7亿港元。而反观分众,每一次大规模收购却都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宣布并购聚众之后,分众股价一日内飙升14.6%,并购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好耶,当天的股价则上涨5.9%,此次收购玺诚则再次推动股价上升3.71%。尤其是对于聚众的并购使得分众股价从30多美元上升到50美元以上,江南春也得以从焦头烂额的竞争中脱身,开始考虑更多的战略和并购问题。
成功的并购推动着分众股价的上扬,高股价则反过来增强了分众的并购能力(分众在并购中大量使用了增发的股票而非现金)。2005年7月上市之初,分众传媒的市值仅有7亿美元,短短两年时间,分众用于收购的资金(包括股票增发)已经超过12亿美元,而公司市值也一路水涨船高至70亿美元,在经过2007年年中的一拆二拆股之后,分众股价目前在60美元左右徘徊。
江南春的一次次大手笔并购缘何总是能成为推动公司市值增长的点“金”之笔?
符合战略的收购
2005年,玺诚曾经对刚刚上市的分众开价3000万美元,不过当时的玺诚处于亏损期,江南春最终选择了放弃。两年之后,分众以10倍于当年的价格收购玺诚,不过江南春对此并不在意,因为分众此时的市值也同样比当年上涨了10倍,而玺诚也已经实现盈利,据花旗集团估计,玺诚传媒将在2008年为分众传媒带来营业收入6500万美元,增加纯利1500万美元。
“分众当时一年也只赚两三千万美金,你要把这个负值加进来以后,反而使分众减少了10%的收益,每股收益率就不能完成对股东的承诺。”“不能以稀释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为代价进行收购”,江南春告诉《中国企业家》说,“这个是底线。”但确保股票的每股收益并不是最重要的收购原则,因为如果这样,“可以收购的(公司)太多了,在中国我们随便买很多公司都是5倍、6倍(市盈率)。”在江南春看来,收购的第一要素是看收购“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
从楼宇电视到户外电视,到生活圈媒体,再到打造围绕消费者生活形态展开的数字化媒体平台。江南春的收购轨迹也与分众战略发展思路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