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商人眼里的中朝生意经
要进入朝鲜这块投资回报率可观的“处女地”,不仅需深谙“门道”,还要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保持乐观”
“中国企业如果到朝鲜去投资一个150万~200万元的工厂,3年的回报率就有望达到2亿~5亿元。”颇具煽动性的说法,显露了方明(化名)对投资朝鲜的热情,“因为在那里,厂房不用花很多钱,而且仅需负担很低的人力成本和税收。”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对朝贸易和投资的中国生意人,方明在与朝鲜接壤的吉林省长白县已小有名气。他自认为,如果别人要去朝鲜投资的话,找他帮忙,成功的概率会大增。
本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关于朝鲜核试验的第1718号决议,包括谴责朝鲜核试验以及对朝鲜实行部分制裁。有关专家认为,这个制裁是“有力”和“适度”的。从方明对投资朝鲜依然乐观的态度来看,他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方明兴奋地对记者说:“目前朝鲜市面上卖的产品,95%以上是中国企业或中国与当地合资企业生产的。”他打趣说,朝鲜这个市场是百分之百只对中国开放的,“美国人要跟朝鲜作对,欧盟国家刚开始在平壤建办事处,韩国人则只能干着急,因为进不去。”
北京中朝友联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王秘书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在朝鲜的中国企业不到200家,主要集中在平壤,涉及制药、矿产等行业,以山东和南方的一些企业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