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摘要:就我自己个人经历来讲,我们如果能够提前把布朗运动做完,提前到25岁,那你后面留给你去发挥、去把自己潜力发挥出来的空间在你的人生跑道上,或者用我的话讲,在你自己找到的领地上,把你潜力发挥出来的时间空间就大很多,而不是在往后。
[张国庆]:大家好,我是第二次参加,上一次因为有事没有过来,这次咱们景老师选的题目我觉得非常贴切,也很有时代意义。
30岁企业经理人如何走出布朗运动期,我也是奔40的人,本身自己也走过一段布朗运动。但是我觉得首先是说职场上这种布朗运动对于一个人发展是好是坏,或者我们是支持还是反对,我为什么说这个题目非常好?我觉得做布朗运动这个事,在30岁之前我是非常支持去做布朗运动,30岁之前为什么要支持他去做布朗运动呢?应该说30岁之前是很年轻的一个年龄,也是像刚才咱们齐老师讲的,是要去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
我分两段讲,第一段是30岁之前应该怎么去做布朗运动,第二段是怎么结束布朗运动的生涯。
30岁之前做布朗运动一个方面是主动的,一个方面是被动的,可能对一些优秀的人,无论学习也好,情商、智商,各方面比较优秀的人,他可以主动选择职业,想干什么干什么。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持80%的人他马上资本,可能是属于被动的做布朗运动,你想在这个企业里干三年五年,可能老板不让你干这么长时间,所以很多人都是在被动的去选择职业。
我觉得尤其是现在,这个年龄段,现在30岁以下的人,现在整个职场上竞争也非常激烈,就业形式也非常不好,大多数人是处于被动的去做一些职业转换。
这个时候就需要人的心态,你做职业转换不是悲观的,说是我今天又被炒了,很郁闷,可能要用积极的心态,我换一个职业可能多一种经历,虽然被老板炒了,也是一种经历和经验,要用这种心态接受。
从我本人来说,我也是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我学的是军工专业,一开始做的第一个职位是做汽车发动机,第一年累的不行,但是干了一年以后接下来就没活干了,后来我跟我们科长说,我说你看让我在这,怎么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天天在这没事干,上班就是聊天玩游戏,然后中午出去打乒乓球,下午三点就回家了,根本没事干。后来我跟科长说,与其你要让我在这等死,还不如让我找死,那是国有企业,你在待上一年半年,你所有知识都浪费没了,自己的斗志都没有了。
后来我和科长说我要出去找死去,就自己出去找了个单位,虽然也很艰苦,在一个深山里面,跟当地农民一块住地铺,六个月,很艰苦,但是是一种很开心的感觉。后来就转到了软件行业。
有很多选择不是自己想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很多情况是由于那种环境,由于你的老板,各种原因迫使你不断的调整。但是等30岁之后,被动的或者主动的调整,都鼓励大家去做一些布朗运动。
但是30岁之后,人的追求,你要继续再做布朗运动就很危险了,你总得有一个职业发展的方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人生的跑道,你朝哪个方向跑,如果你老换跑道,最后就是颗粒无收,要选定一个跑道,哪怕大的方向。就像我选择了做软件,可能在软件的跑道上我换了岗位,但是11年,直到今天我还做软件,岗位不一样,但是你没有换跑道。
这个我觉得对于现在30岁的人,或者是30岁左右的人,应该有这样的建议,30岁以后的职业应该趋于稳定,应该走出职场的布朗运动。
[宋新宇]:我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今年45岁,算是过来人,在30岁之前应该算是做过布朗运动,非常赞同[张国庆]老师刚才的说法,我们应该在30岁之前多做布朗运动,多做实验,多看,30岁之后尽快结束布朗运动。
但是我有一点不同,不同的是我建议,当然每个人看法不一样,就我自己个人经历来讲,我们如果能够提前把布朗运动做完,提前到25岁,那你后面留给你去发挥、去把自己潜力发挥出来的空间在你的人生跑道上,或者用我的话讲,在你自己找到的领地上,把你潜力发挥出来的时间空间就大很多,而不是在往后。
我的建议也许给一些年轻人忠告,在25岁、26岁、27岁就结束了,然后在自己的人生跑道上领地里面好好做下去,这是我的第一点意见。
第二点,实际上我觉得今天选这个主题非常有意思,在这个主题确立之前我看到过一篇黄铭董事长写的一篇博文《警惕二十九岁现象 》。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59岁现象,一个快退休的人,在退休前可能有不规则行为,黄铭发现说企业里的年轻人在29岁的时候也有一些不规则的行为,他称这个行为29岁现象。这些不规则行为是什么呢?可能就刚才大家总结过的,有些人是非常浮躁,有些人变得非常狂妄,有些人变得非常迷茫。
总而言之,就是心态不稳,这其实就是他所谓的29岁现象的本质。那么他对29岁现象的解释,他说可能和我们中国人特别相信三十而立这句话有特别大的关系,一个人觉得我到30岁得有成就,有家有事业,得有一切,如果没有,那我这一年会非常非常的着急。我觉得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也应该是非常贴切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