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多是在服务的发现问题时,去寻找解决方法。现在换个角度,来看看现在流行的理念和方法。
1、文化:
只要是就存在文化,这是肯定的。就像只要一个人,就有他的“人品”一样。只是很多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文化”,就像有些人,没时间思考和理解自己的“为人”一样。
文化就是人们一起工作时形成的工作氛围。什么人受欢迎,什么人受排挤。 而引入“文化”来改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正视自己内心追求的东西,而往往用冠冕堂皇的连老板都不信的“口号”当成了文化。结果就别提了!
2、ERP:
ERP、CRM等软件,都是将的“现实”用软件体现在计算机操作上,一点不神秘。但正是由于使用了计算机这样的“高科技”,使很多幻想,计算机可以代替人。
其实,如果自身基础还没有搞好,那么,上EPR之类的东西,就像是没有地基的土地上建造“摩天大楼”,摇摇欲坠的程度可想而知。你可以设想,这样的大楼,整天摇来晃去的,肯定你的办公室文件资料满天飞。
3、六西格玛:
六西格玛是在标准化基础上的“标准化”。就是在基本稳定的业务流程上 ,进一步分析流程中关键接节点,如何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质。
就我了解的很多,基本的流程还不健全,或者有成熟的流程,却没有形成文字标准,实际执行中,随机应变。ISO大都是花钱买的证书。在这样的基础上,其实根本不具备开展六西格玛的条件。
4、绩效:
绩效,绝对是挑战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
1、量化:我们更相信“大概,也许,差不多”等语文方式。我们不相信我们的工作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数学式方式。
2、中庸:很多即使有绩效指标,考核时也是一塌糊涂,因为不认真,更因为怕得罪人。
5、市场占有率:
这个词现在几乎被用烂。也是最吸引老板的词。其实,市场占有率是一个“战略级”的词汇。如果你没有战略眼光,这个词对你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虽然说着挺好听的。中国,很多做了十几年,几十年都不清楚自己的战略,盲目与“中国制造”,你说说市场占有率对他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当我们还把眼光注视着销售业绩的时候,确实不能跳出三界外,去审视所在的产业、行业、及竞争。
6、标杆 :
从一个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国际上“标杆”方法约有76%的在使用。在中国有80%的使用这种方法。这说明,标杆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工具。尤其在中国更高。
对标杆的评价分数为3.82分(以5分为满分)。百分制就是76.4分。处于评价的中间位置。从我看到在中应用的“标杆”, 大都是把标杆变成了“对标杆的模仿”和“对结果的对比”,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然后,再“对业绩进行对比”。这就是最大的问题:简单的盲目的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