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曾国藩:营销人成长与奋斗的典范

   2023-04-12 互联网4300
核心提示:提起曾国藩,主流舆论大体有两种评价,一是阶级斗争的观点,即认为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刽子手,代表腐朽的地主阶级利益;

    提起曾国藩,主流舆论大体有两种评价,一是阶级斗争的观点,即认为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刽子手,代表腐朽的地主阶级利益;另一派为厚黑学观点,认为曾国藩是厚黑学之祖、权谋学宗师。现在,阶级斗争观点失去市场,厚黑学观点成为主流。一般政客、等醉心名利者关注曾国藩,其实是想从曾国藩身上汲取升官发财、为人处世甚至勾心斗角的方法。第二种观点估计与唐浩明先生所著《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评点》热销有关,但笔者通读这两套书,并未发现唐浩明先生有这种用心与导向。看来还是应了中国那句古语:仁者见仁、知者见智。相反,我在看唐先生评点《曾国藩家书》时,反而发现他有着不同一般学者的学术严谨性。

    当然,笔者在此只是乱发感想,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俺从学术上评价曾国藩好比班门弄斧,难免贻笑大方。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与《评点曾国藩家书》笔者囫囵吞枣的读了两遍,所注意与感触最深的,不是阶级斗争,不是权谋与厚黑,而是曾氏由一介农家子弟、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个人成长与奋斗史。或许,这对营销人具更大的启迪作用。

    一、失意与打击: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虽说最终位及人臣,于剿灭太平军后封侯。为汉人在清一代官级最高。但曾氏一生,命运的打击与痛苦从未停止过:

    一生体弱多病,早年进京赶考,肺病复发,差点一命呜呼。幸得略懂医术的好友欧阳兆熊悉心照顾,才勉强捡回一条命;

    一生癣疾成绝症,每遇变故或心情低落即奇痒难忍,直抓得皮屑满地、血肉模糊。曾氏常为此觉得生不如死,人生毫无乐趣可言;

    育有三子六女,长子夭折,六女除满女(湖南方言为最小的一个女儿的意思)曾纪芬高寿安享晚年外,其他五女或早夭,或郁闷而死,或难产而死,五个女儿婚姻大都不幸嫁的全是纨绔子弟。

    四兄弟有两个死于战争,六弟曾国华率部轻敌,结果至三河惨败,六千湘军全军覆没;

    创建湘军初期,朝庭不信任,湖南、江西地方政府勾心斗角,不仅不给资源,还暗处挖墙角使坏,让曾氏有苦难言;

    亲率湘军初战失利,跳河自杀未遂,幸亏湘军另一支塔齐布营于湘潭初战告捷,总算挽回一点面子。心灰意冷之际决定再次自杀,幸被左宗棠大骂一顿后恢复斗志,得以重整队伍;

    自己亲自现场指挥战役无一胜绩,落得个不知兵的骂名,此后自己也知趣不再决胜现场;

    江西战场三次被石达开打得落花流水,有两次差点连老命也不保。一次幸得部下营救,另一次太平军围攻南昌,曾氏于城破欲自杀之际,恰逢太平军内乱,石达开率部回南京勤王,曾氏才得以捡回一条命;

    江西战场与太平军周旋几年,无战功可言,朝庭与地方谣言四起,曾氏于父丧之际不打报告跑回湖南湘乡守孝,结果被朝庭“弃置一边”,曾氏一走,江西战场由胡林翼指挥,结果战况急转直下,湘军在江西战场连战连捷,把太平军打得一败涂地。曾国藩迎来人生最低谷;

    处理天津教案晚节不保,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我隐去曾国藩的名字,各位还会只是羡慕的眼光看待曾氏吗?也许常人在其中的一两个打击下,早已心灰意冷了,而曾氏却于屡战屡败之际,卷土重来,收拾队伍屡败屡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