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阳极化溶液温度偏高
当阳极化溶液温度偏高时,氧化膜的溶解速度加快,结果所生成的氧化膜因溶解而产生粉末状物质,也就是“浮灰”。
为避免高温季节浮灰加重,维持阳极化溶液的温度在正常的工艺规范之内,以确保产品质量。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①调整工作班次
将白天班改为夜间班,一般情况下夜间气温比白天低5~10℃。
②多槽轮流工作
经一次或多次阳极化后,因焦耳效应,溶液温度上升,当超过工艺允许的温度时应停止工作,让其自然冷却,下一槽的工件在另一只阳极化槽中进行,这样轮流操作既不影响生产,又可避开高温溶液时对阳极化膜的影响。
③更换大容积槽子
增大阳极槽的容积,对于加工同样表面积的工件,溶液的升温度会相应减缓。
④减少一次装载量
槽内装载量减少后,阳极时产生的焦耳热亦相应减少,可降低溶液的升温速度。
⑤继息式工作
当溶液温度超过允许值时停止工作,待温度降至工艺范围时再继续工作。
⑥水冷法
宜用井水,因井水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能起到一定的控温作用;而水塔上的储备水是冬凉夏暖,不适宜作冷却水用。
2.5 染出颜色黑中显红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未能控制好染色液的pH值,据了解,酸性元青是由酸性蓝黑IOB和酸性橙Ⅱ组成,在一定的pH范围内这两种组分进入膜孔的比例符合阳极化膜染色纯黑的要求,而当pH值超过或低于这个最佳范围时,进入膜孔中的两组分比例失调,染上的颜色黑中显青或黑中显红。试验发现,解决方法:定量测定pH值,工作中要防止酸、碱性物质的混入,进入染色槽的工件要彻底冲洗干净。
2.6 工件下端近边缘处染不上色
其原因为工件未染上色的部位没有生成氧化膜。经了解,工件在阳极化之前一天进行碱洗,且碱洗后的中和和水洗均不充分,并让其自然晾干,这使得铝件表面带碱性的游离水缓慢地往下流,流至尽头时集成水珠且久久不消失,水珠中的酸或碱性物质且接与铝件发生反应,阳极化时未能被击穿,阻止了阳极化过程中人工氧化膜的生成。
解决方法:
①要认真执行预处理工艺,决不可怕麻烦而简化工艺过程:
②对于带有盲孔的工件,在预处理的每一工序中都要将盲孔内残留的溶液甩干净;
③预处理后不能用压缩空气吹干,也不可用烘箱烘烤;
④在自然晾干过程中要时时用洁净的毛巾吸去水珠,以防水珠中的酸、碱物质与该处起反应。
⑤自然晾干时要选择环境较好的场所,以防酸、碱、油烟,对工件的浸蚀。
3 小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该厂阳极化染黑工艺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至于能否长期保持还很难说,因为上面所出现的问题有技术上的不足,也有操作者的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因素。笔者认为:在加强工人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人的职业操守教育。此外,对工艺的制订与管理也需要不断完善,否则还是难以彻底解决故障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