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的起源

   2024-02-18 互联网1050
核心提示:  Mp3的起源  1.MPEG-1 Audio Layer 2编码开始时是德国Deutsche Forschungs- und Versuchsanstalt fr Luft- und Raumfahrt(

  Mp3的起源

  1.MPEG-1 Audio Layer 2编码开始时是德国Deutsche Forschungs- und Versuchsanstalt für Luft- und Raumfahrt(后来称为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德国太空中心)Egon Meier-Engelen管理的数字音频广播(DAB)项目。这个项目是欧盟作为EUREKA研究项目资助的,它的名字通常称为EU-147。EU-147 的研究期间是1987年到1994年。

  2.到了1991年,就已经出现了两个提案:Musicam(称为Layer 2)和ASPEC(自适应频谱感知熵编码)。荷兰飞利浦公司、法国CCETT和德国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提出的Musicam方法由于它的简单、出错时的健壮性以及在高质量压缩时较少的计算量而被选中。基于子带编码的Musicam 格式是确定MPEG音频压缩格式(采样率、帧结构、数据头、每帧采样点)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项技术和它的设计思路完全融合到了ISO MPEG Audio Layer I、II 以及后来的Layer III(MP3)格式的定义中。在Mussmann教授(University of Hannover)的主持下,标准的制定由Leon van de Kerkhof(Layer I)和Gerhard Stoll(Layer II)完成。

  3.一个由荷兰Leon Van de Kerkhof、德国Gerhard Stoll、法国Yves-François Dehery和德国Karlheinz Brandenburg 组成的工作小组吸收了Musicam和ASPEC的设计思想,并添加了他们自己的设计思想从而开发出了MP3,MP3能够在128kbit/s达到MP2 192kbit/s 音质。

  4.所有这些算法最终都在1992年成为了MPEG的第一个标准组MPEG-1的一部分,并且生成了1993年公布的国际标准ISO/IEC 11172-3。MPEG音频上的更进一步的工作最终成为了1994年制定的第二个MPEG标准组MPEG-2标准的一部分,这个标准正式的称呼是1995年首次公布的ISO/IEC 13818-3。

  5.编码器的压缩效率通常由位速定义,因为压缩率依赖于位数(:en:bit depth)和输入信号的采样率。然而,经常有产品使用CD参数(44.1kHz、两个通道、每通道16位或者称为2x16位)作为压缩率参考,使用这个参考的压缩率通常较高,这也说明了压缩率对于有损压缩存在的问题。

  6.Karlheinz Brandenburg使用CD介质的Suzanne Vega的歌曲Tom’s Diner来评价MP3压缩算法。使用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的柔和、简单旋律使得在回放时更容易听到压缩格式中的缺陷。一些人开玩笑地将Suzanne Vega称为“MP3之母”。来自于EBU V3/SQAM参考CD的更多一些严肃和critical 音频选段(glockenspiel,triangle,accordion...)被专业音频工程师用来评价MPEG音频格式的主观感受质量。

  以上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搜索整理,如果想继续了解该产品的其他内容,请在采购百科进行搜索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