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我国加入WTO,冷静分析起来我国塔机生产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以下的问题:
产品结构不合理 品种型号大同小异
技术法规限制了产品开发,由于80年代中国制定的产品型号分类标准,将起升速度、回转速度、变幅速度、行走速度、顶升速度、起重量、起重力矩等主参数以及下回转塔机的支腿跨距、尾部回转半径等几何尺寸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样严重限制了塔机的技术进步。而用户群不稳定也制约了技术进步,在中国大量中小型建筑企业资金不雄厚,缺乏长远规划,用的是大企业淘汰下来的二手货以及超期服役的旧塔机。因此,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运输便捷、架设迅速、使用安全的快速架设塔机在我国受到冷落。与此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也影响了产品发展,许多新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较弱,大部分产品是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的,同一个产品可以有几家甚至几十家生产,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特色。
制造技术不适应 没有形成规模工业
近20年来,我国塔机制造业的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相对其他一些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还是落后的,与我们相近的工程机械骨干企业相比差距也很大,许多厂家生产效率底、环境污染多、造成焊接质量和成品外观质量都难以保证。只有极少数企业企业做到涂装前基底经处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多级递进的静态不变的模式,有的还是小而全或大而全,专业化程度、工艺装备和管理水平低,很难适应多品种批量化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难以形成自己的民族规模工业。
因为行业统计只统计了二三十家生产企业的销量,全行业销量肯定远远超过统计数字。勿庸置疑,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塔机生产厂达400余家,而80年代还不足10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