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船方面,由于我国“国油国运”政策的持续推进,而世界船东对油船航运市场前景较为悲观,订造动力不足,因此,VLCC的成交主要集中在中国国有船东和国有船厂之间,价格受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实际成交价低于9000万美元,导致油船价格继续走低。
订单减少,完工量萎缩
一季度,全球船厂交付新船547艘、3130万载重吨,吨位环比增长30.7%,但同比下降32%。2011年,世界新船完工量创出1.6亿载重吨的历史高位,平均每季度完工新船4092万载重吨;2012年,世界新船完工量依然高达1.5亿载重吨,平均每季度为3834万载重吨。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世界造船完工量从每季度4000万吨以上,下降到3000万吨左右的水平。至此,连续创出新高并在2012年保持高位的新船完工量步入萎缩阶段。
虽然完工量有所萎缩,但由于新船成交量仍小于完工量,因此,截至一季度末,全球船厂手持船舶订单量已降至4471艘、2.45亿载重吨,吨位较年初减少5.7%。预计到2014年,手持订单消耗量和新增量将趋于平衡,保持在2亿载重吨左右。
二、市场特征显著,“绿色”引领潮流
主流船型份额回升
从新船成交结构看,三大主流船型份额全面回升。以修正总吨计,一季度,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成交量占总量的份额都有所增长,合计份额从2012年的53.6%回升至69.6%;以载重吨计,三大主流船型成交量达到1870万载重吨,占总量的90%。
好望角型散货船、VLCC、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成为市场热点,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和汽车运输船延续了以往较为活跃的态势。
油船方面,中东、亚洲炼油能力的扩张和欧洲炼油能力的萎缩带来成品油船和化学品船市场的持续活跃,VLCC、成品油船和化学品船合计成交量占一季度油船成交总量的98%。
散货船方面,挪威船东Fredriksen连续落实18艘好望角型散货船订单,将一季度好望角型散货船成交量推高至36艘、680.8万载重吨。
集装箱船方面,大型集装箱船共成交14艘、17.9万TEU,占集装箱船成交总量的78.2%。上一波大型集装箱船订造热潮中未出手的船东主要是运营较为保守或陷入财务困境的班轮公司,而独立船东已开始订造大型集装箱船,推动万箱以上集装箱船成交量的回升。
重量级船东“重出江湖”
从船东看,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大船东开始大手笔订造经济性船型,以充分利用当前船价触底的有利时机,扩充船队运力,改善船队结构,从而在未来航运市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一季度,新船订造量超过百万吨的船东共有6家,其合计订造量达到78艘、1189.2万载重吨,占世界新船成交总量的60%。
挪威船东Fredriksen一季度订造了18艘好望角型散货船、4艘LPG船和2艘成品油船,订造总量占世界一季度新船成交量的18%,如果加上备选订单,该船东近期订造的好望角型散货船更是达到32艘。招商轮船践行“国油国运”战略,一季度共投放了6艘VLCC订单,外加4艘同型船备选订单。Scorpio集团则瞄准世界炼油格局转变的机遇,看好成品油海运贸易前景,一口气订造了28艘成品油船和化学品船。其他船东如韩国首尔海事金融、加拿大塞斯潘和山东海运也有较大规模的订造。
中国船厂订单结构有所优化
从造船国竞争格局看,中国船厂接单份额大幅回升。一季度,由于三大主流船型成交量的反弹,主打散货船的中国船厂接单份额明显回升,按艘数、载重吨和修正总吨统计,一季度中国船厂接单份额分别为47%、46.5%和38.4%,较2012年分别提升8.6、6.4和4.9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