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的企业兼并从1998~1997年,经历了一个从高成本扩张到低成本扩张的三个
阶段,即全额资金的购买、全盘改造阶段;投入部分资金,输入管理体系阶段;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阶段。从承担债务式兼并到投资控股;从借款式控股到运用知识产权投资控股和商标费用的提取;从资金的大量投入到运用商标等知识产权为公司盘活资产;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少,品牌的效用越来越大,盘活的资金越多越多,低成本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被海尔兼并的企业之所以愿意被海尔控股兼并,主要是看重海尔的市场开拓能力、市场信誉和名牌效应,被海尔兼并后自己就有了出路。
3.用海尔的文化同化被兼并企业的职工
海尔集团自1995年以来,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海尔文化,在兼并企业时,都是先注入海尔文化。海尔集团从兼并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派往每一个兼并企业的人数只有3人,这3个人身上带有深厚的海尔文化”基因”,他们要把海尔的文化、海尔的管理体系带
到被兼并企业,使被兼并企业的员工从思想上、观念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换。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没有统一的海尔管理理念和创新精神,海尔管理的效益就不可能产生。
4.不变模块与可变模块结合
海尔集团在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中,灵活地将海尔管理理念中的不变模块与当地的具体
情况相结合,唤起了被兼并企业员工的创造性。所谓不变模块是海尔人对海尔精神和海尔管理体系的比喻。所谓可变模块是海尔在不同地区兼并企业具体管理手段的变通。无论在哪一个被兼并的企业,海尔“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包括自检、互检、评价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变。但是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企业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其管理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休克鱼”一类的企业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有自己的优点。海尔的管理人员到任何一个被兼并的企业,先录找她的长处,然后根据一个典型事例,让广大员工自己剖析,查找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干部,利用当地优秀的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使广大员工有一种危机感的同时有一种归属和认同感,使之认识到,只要在本企业努力工作,就会有前途,就有越来越高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