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星和索尼类比,按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有点“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的期待在里面的。几年前的三星,还是索尼的追随者,而现在,许多中国企业则成为了三星电子的追随者。从一只“仿造猫”进化为“太极虎”,三星电子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侧目的谜底是什么?
公司精神:孤注一掷
2003年8月中旬,北京,三星电子高层做了一件让中国人感觉惊世骇俗的事情。在三星显示器发布会上,三星电子中国总部社长李相铉致辞后,把与会的三星高层请上展台。担当解说的韩国高层,反复提及要给与会者和中国消费者“拜年”。正当台下数百位与会者懵然之际,七、八个三星韩国高层已经齐齐跪倒在台上,五体投地叩头顿拜,赢得台下掌声雷动。
这场“商业秀”式的大礼反倒成了最大看点,以致于人们差点忘记发布会的主角显示器。有媒体如此形容道:尽管这一跪基于商业利益,但还是震撼了在场者的某根神经。事后,三星电子这一举动引起了媒体广泛的讨论。
事实上,把三星电子看作一个坚定的孤注一掷者,不仅会理解三星电子这种“惊世骇俗”的合理性,而且会对三星电子的隐性竞争力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
按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理论,三星电子更像是“孤注一掷”策略的具体案例。“孤注一掷”(FustestwiththeMostest)是美国内战时期一名南部联邦骑兵将军的常用取胜战略。采用这种战略,企业家的目标是领导权,或是占领新市场,或新产业。彼得.杜拉克认为:“‘孤注一掷’的目标并不一定是立即建立一个大企业,虽然这是它的最终目标。但是初始时它的目标是占据永久性的领导地位。”现在,三星电子“孤注一掷”的目标是“数字融合革命。”
坚定的孤注一掷
彼得.杜拉克看来,“孤注一掷”是一个高风险的战略,甚至,在所有企业家战略中,这个战略的赌博性最强。而且它不容许有失误,也不会给第二次机会。但是,一旦成功,孤注一掷的回报率却是惊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