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中国“变形记”

   2023-12-16 互联网1640


  弹性

  在结束了日前对菲律宾和中国的访问后,柯慈雷赶回飞利浦总部荷兰阿姆斯特丹。在这里,飞利浦全球的前100位高层管理者在此聚会,这并不是一般公司的决策性会议,“我们不是讨论在哪里投资或者制定什么样的全球战略,而是相互讨论如何让公司的管理流程更加弹性化,如何让评估更加360度”,飞利浦中国区总裁张说。

  类似这种“NETWORK”的全球管理团队“非决策性会议”是柯慈雷带给飞利浦的变化之一。这家诞生在112年前的公司曾经是一个卓越发明者,创造了从盒式录音带到磁盘及节能灯的多项发明,而在上个世纪末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家公司却陷入了历史上最长的收入增长停滞期。这种情况在2001年柯慈雷上任后得到改变,他重新聚集于快速增长及获利丰厚的业务部门,将飞利浦在研发上的特长转化为市场及营销的能力,“我们维持了8%-9%的年持续增长”,柯慈雷说。

  从1985年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开始,飞利浦已经在中国拥有30家独资及合资企业。“客户需要弹性,而以前业务集团或者独立的合资公司,这种僵硬化的办法是永远没有办法达到目的”,张上任后,将原有的小家电、照明、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系统等五个事业部门的政府关系、人力、媒体关系统一到一个服务中心,同时又保证总部各业务集团的垂直管理。“迈向一个飞利浦”改变了这家公司的商业流程,在飞利浦DVD-R的研发过程中,在保证产品技术质量的前提下,研发周期缩短了六个月,“这为飞利浦的DVD刻录产品成为市场第一创造了条件”,张说。

  一个飞利浦的巨大挑战在于各业务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事实上,早在两年间,飞利浦就开始加强各业务集团间的横向运作,降低不同产品部门间的明确划分,集中于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三大领域,“不要讲如何分担,而是如何集中于三大领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同时,采用灵活的项目组来完成跨部门的协调,这是一个完全机动的组织,产品完成组织解散,收入全部集中于飞利浦集团进行切割,而并不在项目组进行分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