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耀认为,奇瑞正在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形象地说,正在由“跟着做”向“自己做”转型。奇瑞目前的做法是,让国外专业公司吃两头,自己做中间。汽车市场的流行趋势、汽车造型,要向人家学习;CAD、CAE等设计分析以及样件的试验,奇瑞的设计人员有能力自己干;至于样品、样件的制作,零部件和整车的试验,以及工装,自己必须具备能力。最后,请外国公司来进行质量把关,比如,让德国设计公司挑意大利公司的毛病,让日本人挑德国人的毛病。
“没有试验就没有开发”,奇瑞认识到,试验验证是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去年,奇瑞各种车型试验跑了300万公里;国内最大的试车场也正在筹建中,高速环道设计标准时速250公里;此外,奇瑞购买了15个AVL公司的开发台架,正在进行发动机的耐久性试验。
精神动力与机制保证相得益彰
唐刚,1993年毕业后加入东风技术中心,参加了东风雪铁龙爱丽舍车型的开发。2001年,他与东风的10多位同事一起来到芜湖,如今是奇瑞控股的佳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奇瑞2003年推出的QQ和东方之子两款新车型,就是他所在的佳景公司开发出来的。在8个月的新车型开发中,他们没有节假日,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一位设计人员甚至连续48个小时没有睡觉……
“奇瑞的成功是拼出来的”,奇瑞研究院鲁付俊告诉记者。奥迪公司创立之初,一个技术人员每周加班50多个小时,而在奇瑞,一周加班超过70个小时,而且全都是员工自愿。奇瑞确实是一个“拼命”的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根本没有节假日。用奇瑞人自己的话说:“奇瑞有一群不要命的领导,有一批敬业的专家,还有一支肯学习的员工队伍。”
当然,只有精神动力还不够,必须有机制作保证。在奇瑞,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全部实行合同制,即便是创业元老,也只能跟企业签订5年合同;虽然奇瑞人均工资水平与合资企业相比要低很多,但是,高级技术骨干的工资可以达到一线工人的1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