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当柳传志坚定要把联想控股做大后,再往下看,愈发觉得杨元庆所做的高科技领域风险还是颇大。“当需要去冒险时,我作为股东代表还得有另外一块业务,即更平稳、更传统的业务。”柳传志说。事实上,这也是柳传志坚持进行联想控股资本扩张的原因。
另一方面,让柳传志高兴的是,新联想的接班人杨元庆正在表现出和他一样的圆通。
“杨元庆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横在他面前一堵墙,他过不去就要将墙打碎。”柳传志告诉记者,在并购IBM之前,大家专门研究了杨元庆的性格,“让我最高兴的事情是,在磨合期,杨元庆表现出了出乎意外的大度与宽容。”
事实上,以杨元庆为首的中国团队能够让出管理权,这一点正是柳传志多年对企业文化刻意塑造的结果。柳传志自己将领导者处事的圆通称之为“妥协性”。而杨元庆则在关键时刻,有效地妥协了一下。
三驾马车
“联想控股是一家金融性的控股公司。”柳传志告诉记者,控股公司的愿景是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并且具有国际规模。“同时,控股公司不介入子公司与被投项目的具体业务。它的工作就是定方向、选人才、配资源、监督与考核,就相当于电影公司的制片人的角色,而不是导演。”柳传志形象地比喻道。
“目前来说,联想控股还需要我,因为品牌还没出来,业务还没全部进入预定轨道。联想控股成熟的那一天可能也就是我重新谋划自己的开始。”柳笑称。事实上,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以后,联想集团已无力支援联想控股的资本扩张。这样,一场以资本为导向的新战役就打响了。
众所周知,联想控股门下先后成立有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5家公司,分别由杨元庆、郭为、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5位少帅担纲,在电子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房地产、并购投资等领域运作。进一步的扩张计划还包括医疗服务业,以及通过合资保险业从而进入金融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