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销售9支水晶灯管就尽赚76万元的事并不罕见;而现在,卖9支水晶灯管可能只有76元的利润。
从去年底开始,曾经暴利的照明行业受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地产行业调整的间接影响,全国1万多家灯具企业顿时感到生意难做了。
“现在,企业只有动起来才有获得利润的机会,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紧缩中如何生存并发展。”广东惠州雷士照明公司董事总经理吴长江说,雷士是一家仅用了6年时间就发展为拥有800家全国专卖店的国内商业照明巨头的民营企业。
而如果一切顺利,到9月份,雷士可能成为中国照明业首家海外上市公司。
吴长江对本报记者说,雷士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已经通过在美国纳斯达克收购上市公司“OLAB”的计划,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前期运作已经基本完成,现正报美国证监会进行为期45天的上市聆讯,预计首期融资可达5000万美元。而这笔资金,将帮助雷士完成对国内灯具企业的大收购。
先机
吴长江总结雷士过去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机遇好,在雷士进入灯具这个行业时,照明行业在中国还是处于上升期的朝阳行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二是门槛低,不少企业仅仅贴牌就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三是战略对路,做了行业内大品牌意识的先觉者。前两个原因是基础,但只有第三个因素,才是雷士能够在遭遇行业紧缩、成本巨增的大环境下,产品销售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决定因素。
吴长江告诉记者,国内整个灯具市场的年产值目前已经达到了1000亿元的规模,预计到2007年,中国照明业的家庭消费量就将达到400亿元。但是,如此巨大的市场在1999年时,全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品牌。
中国照明协会秘书长窦林平分析说,由于灯具行业最初的暴利与持续红火,造成当时行业普遍认为消费者并不认牌消费,其实灯具也属耐用工业品,完全可以像家电那样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品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