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科技:新行业跨越法

   2024-01-18 互联网1640


  1999年,胡海平引进了第一个高科技项目,是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产业化项目。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和冶金部下属的鞍山热能院合作,杉杉占股75%,鞍山热能院以技术入股,占25%的股份。据了解,投产一年创下产值3亿元,利税5000万元。

  从服装行业到科技产业,杉杉科技似乎将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跨越演绎到了极致。

  跨越一:采取巨狮战略

  华硕电脑的施崇棠曾经努力将巨狮战略灌输到每个员工的脑子里。他说的“巨狮”不仅仅是总的规模,而是在每一个产业类别中,都要做到最大,因为只有最大才有钱赚。

  杉杉科技同样符合了巨狮原则。郑永刚说杉杉挑选高科技项目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技术要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二是该项目在国内属于杉杉独创或者杉杉能够居于该领域的龙头位置。仅以锂电池为例,2003年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477万元,年增长率67%;净利润1382万元,年增长176%。目前,杉杉股份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高端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主要供应商,并被日本、美国权威资料收列为世界前5名锂电池炭负极材料供应商。该公司的发言人称,他们的高尖端产品(CMS)供不应求,销售量有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

  杉杉科技在投资了锂电池之后,最近又收购了热塑能工厂,并在华西努力发展高科技材料。形成多种品类出击。但与母公司的模式完全不同的在于,杉杉科技并不强调多品牌的塑造,而是力求在投资的每个品类里面做到最强。

  跨越二:追寻技术力量

  与母公司因技术落后,采取并购国外品牌的方式不同,杉杉科技通过直接对技术基地的投资合作,来获得第一手的技术资料。目前,科技公司下属有13个集团。这些公司主要是新能源和环保型企业。郑永刚为此不断与中科院、复旦、哈工大、浙大等等一些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进行合作。一方面依托母公司的大量资金流建立合作基础,另一方面促使技术基地的核心科研成果产业化。郑永刚将此称作“高新技术成果与民营经济的体制优势,运作优势与资本优势相结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