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与联想:战略轨迹惊人相似

   2023-03-08 互联网4540


  而对于新浪来说,不但Sina.net没能给新浪带来收入,与263的合作也并不愉快。而茅道林此后提出TMT(技术、媒体、通信)的概念,并以此展开新浪与阳光卫视的合作,也成为茅道林在新浪投资中最大的一次失误。

  于是在第一波多元发展失利之后,发展与原业务相关的多元化,成为了这两家完全不同的中国企业第二波探索的选择。

  2003年1月,在茅道林主政下,新浪收购讯龙,随着无线增值市场的迅猛增长,新浪形成网络广告、无线增值两大业务并重的局面,再次成为门户网站的领头羊。汪延接任CEO之后,开始了新浪又一轮的探索。汪延采取的是“模仿式”的探索,并紧紧围绕互联网本身。进军“天堂”游戏;开始“财富之旅”;而收购UC进入即时通信领域……

  但先行者在成功开拓新业务的时候,也在该领域树立了越来越高的行业标准。新浪没能杀入第一阵营。随后,新浪不得不开始“瘦身”运动。

  联想经历的过程也与此类似,在互联网行业上投资失利之后,联想“由虚到实”,开始进军与IT相关的实体行业。在IT服务领域,联想进行三次并购,控股汉普咨询,收购智软、中望。在手机业务领域,联想牵手厦华电子成立联想移动通信公司。

  时任联想集团总裁的杨元庆甚至一度非常介意别人说“联想就是做PC的”。然而三年之后,多元化战略并没有让联想脱胎换骨成为营收达6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200亿元成了联想难以突破的界限。而吃进的企业也被“瘦身”了不少。

  终于,联想选择了回归。2004年12月,联想收购IBM公司的PC业务,再次回归PC战场,并希望以此证明联想的“真正的竞争力”。

  同样面临困境,同样进行过各式各样的战略探索的新浪,这次会不会又与联想的轨迹重合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