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通公司为何死去

   2023-08-21 互联网2700


  但无论多高明的会计师都不可能将会计报表上的数字变成真金白银。世通对财务账目的随意修改甚至弥天大谎,对公司的实际经营并没有丝毫促进,反而使得高级管理者更加利令智昏,一心寄希望于资本的运作和欺诈来侥幸过关,全然忘记了商业的根本,最终导致公司首席执行官埃伯斯锒铛入狱,世通破产。

  近年来,爆出财务丑闻的美国企业不在少数,如凯马特、微软、通用电气、施乐、默克、强生等,而像世通这样疯狂依靠兼并收购和欺诈来获得利益和商誉的公司,在美国商界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有评论认为,美国上市公司之所以纷纷造假,与该社会存在的对商界领导者个人崇拜的氛围是相互关联的。在传统上,这是一个崇尚个人实现和现实利益的国家,首席执行官理所当然被视为个人英雄主义的写照。这造成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拥有高收入、且具有获得股票期权的诱人权利。为了在资本市场获得利益,很多高层管理者片面追求高成长率及高股价,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沆瀣一气,通过做假账来虚夸公司业绩,进而套现获利。

  这种观点可以从起源上解释频频爆出的财务丑闻,而在更实际的层面上,若这一氛围运用不当,还可以轻易造成公司监管与个人贪婪之间的脱节。以世通为例,通过收购进行规模扩张的漫长过程始终受到内部人、主要是创始人埃伯斯的控制。世通公司曾将3.66亿美元借给埃伯斯用于炒股——从而使得公司的长远发展最终让位于高管个人的利益和贪欲。

  不难想象,埃伯斯这种追求快速致富的价值观造成了世通在成长过程中对兼并收购手段的依赖,造成了世通公司为扩张而扩张的疯狂状况。事实上,倘若不是为了获取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倘若没有精细的成本收益分析、没有大幅度的经营改善做后盾,任何一家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公司都不可能依靠大规模购并来作为有效生存手段。

  世通破产案后,有人讽刺说,首席执行官不可信,会计师事务所、股票分析师也不可信,在钞票上印着“相信上帝”的美国人就此开始反思自己引以为豪的商业传统。然而,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的不只是美国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商界所涌现出的雄心勃勃的企业时下面临着扩张规模、占据世界市场的使命,在纷至沓来的兼并案中,这些企业家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则是:如何让失败的收购案例终结在西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