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在这里是一个关键词。据内部人士透露,在一些重要的管理问题上,这两家公司的董事与联想的中国管理者意见非常一致。比如,在压缩成本问题上,在中方和坚持高投入高产出的IBMPC管理者之间,这两家公司的董事都选择了支持前者。
这样的共识首先让联想更换CEO显得不偏不倚——按照柳的说法:“大家都认为这不是在‘好’与‘不好’之间的选择,而是‘好’与‘更好’之间的更替。”它既不会被简单地认为是缺乏全球化公司管理经验的中国式狂想,也不会被简单地扣上联想打压IBM“派系斗争”的大帽子。
而重要的是,这种共识还让联想中国的管理者感到了更多的信心——经过一年时间的沟通和观察,他们证明了自己很多想法并不“幼稚”和“偏激”。这种不断被印证的信心将让国际化的联想在进入“二年级”的时候变得更加活跃。
当然,就如同新司机经过最初的1000公里“磨合”之后才会“放开手脚”,但也同时会迎来“事故高发期”一样,联想的“二年级”要做的功课很多,面对的风险自然也会不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