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各项改革中,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地位最重要,难度也最大。目前,这项改革已经临近突破状态
今年元旦前几天,当年近62岁的谢企华从宝钢集团总经理的位子退下时,外界一般认为,在顺利交接之后,她很快也将不再担任宝钢集团的董事长,像中国五矿集团的苗耕书、中粮集团的周明臣、武钢集团的刘本仁一样,在超过“年龄门槛”后,开始安享退休生活。
不过到了9月18日这个星期天的晚上,谢企华和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一起出现在央视《对话》栏目时,人们才发现到,她不仅不会离开董事长的位子,而且会成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董事长——国资委从去年开始试点的“规范的央企董事会”的董事长。
所谓“规范的央企董事会”,就是要把以前主要按照企业法注册的中央企业改造为按照公司法注册,然后建立由国资委委派的外部董事和企业内部董事组成的董事会,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这样,国资委就可以把选择经理人员,考核经理人员,决定经理人员的薪酬,重大投融资的决策权这些具体权力交给董事会,从“老板+婆婆”的尴尬中脱身。
9月20日,这期《对话》的文字版挂在国资委网站要闻板块的头条,其中谈到3个方面的改革,央企业绩考核,高管招聘,董事会试点。前两个主要是总结回顾,第三个是将要操作的,而关于两年来广受关注的央企重组则基本没有涉及。之前一天,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第一家规范的央企董事会即将开始运作。”
李荣融在对话中的几句话点出这件事的意义:“真正规范的董事会在国有独资公司我认为这还是第一回。在我心里,国有企业改革的宝就押在这个上面。这个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没解决,所以不仅仅寄希望于谢企华的新董事会,我是说我们在一条船上。”
看起来,国资委在长久的酝酿之后,突破“董事会试点”这一关已经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国资委一位人士向《中国企业家》描述:这是一次最重要的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