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国公司的标识更新更具紧迫性和挑战性:时至今日,世界上现有的完美或者近乎完美的、能够引起西方文化共鸣的、同时又具有合法性的英文名字已经越来越少,几乎快不存在了!”
对中国企业的建议
“好消息是当以英文字母出现和排列时,很多中国字本身听上去和看上去都还不错,它们具有建立中国特色标识的优势(这也正是三星的标识策略)。”对此,斯贝思先生的建议是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找到一个解释企业名称含义的故事,那么就能让西方人更快了解和记住这个名字。
斯贝思先生将中国企业的标识需求从地理概念上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像海尔、中石油等已经在实力、领导力和资源等方面具备全球竞争的能力,它们需要的标识是能够迅速帮助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传达它们的现状和意图。第二类是不想(也不需要)越过国界的企业,它们需要在中国本土、面对国内顾客创造更强势的品牌形象。第三类是在国内生长,但计划去亚洲其他地区发展业务。
“其中第一和第三类企业的标识形象要求更复杂,既要求平衡、新颖,也要能够被传达。”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斯贝思先生认为“设计”在中国企业的标识更新中日趋重要。首先企业领导人必须决定这个标识是以一种文字还是两种以上(比如中文和英文)文字出现?“如果是后者,我建议在设计伊始就要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阿拉伯文字或者斯拉夫文字等,为日后在所有地区的扩张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统一风格和形象。”
“如果是前者,即只以一种文字出现,就像SONY,无论是在东京还是巴黎,都是SONY四个字母,那么设计性的全球化就更为重要。如果决定将标识改为以英文字母和词组呈现给全球客户,那么我建议要让受过西方培训的设计师来做,因为英文(各国语言都一样)中的文化和共鸣的变化是非常快的,今天在中国看来非常时髦新颖的东西,也许在欧洲已经成为‘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