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华为开始研究CDMA时发现,最底层核心的技术开发,华为不沾边。高通已将几乎所有CDMA核心技术用若干专利覆盖,没有10年的持续投入,不可能有所突破。第二层非核心芯片或专用芯片的开发,华为下了很大的功夫,每年都能设计出几个主要芯片,再到德州仪器和摩托罗拉加工,替代直接购买的芯片。这样生成的芯片成本在15美元以下,而直接采购的成本要超过100美元。华为一年要用数百万片芯片,单这一项的节约就达上亿美元。第三个层级是“板级开发”,板子上任何一个器件的更换、任何一种可能的新设计都去尝试,只要每块板子节省一元钱,就可以形成几千万元的利润。二三级的应用研究,不是基础性的研究,虽然不足以在核心技术上立于不败之地,却可以带来直接地经济效益。华为是利用产品线的深度开发,构筑相对的成本优势或是马奇诺防线。三星能以“设计能力”跻身世界品牌前20名,华为同样可以凭借二三级的开发加上专利购买,跨入通讯设备供应第一集团。
以研发本地化为先导的全球布局。一般公司考虑的是中国区域,而华为考虑的是全球;一般公司会考虑以产品去拓展市场,而华为则是以研发带动市场。要完成产品的全球布局,首先要完成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全球化布局。循着这样的思路,华为在国际与国内建立了诸多研究所,美国硅谷研究所、美国达拉斯研究所、瑞典研究所、印度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等海外机构,华为技术(总部深圳)、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西安研究所、成都研究所、杭州研究所、南京研究所等国内机构。以技术研发的本地化来开拓华为的全球化布局,是华为公司的战略特色,也深刻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一个不能适应本地人审美、思维、工作习惯的技术设计,难以赢得客户;一个没有充分本地化的产品和技术,更难以获得客户的情感和忠诚。正是对行业本质的深刻认识,形成了华为以研发本地化为先导的全球化战略。
以性价比为旗。客户的性价比,是华为大战略的始点和终点。任正非在媒体上发表了他的新论,表示“我们从来没提过我们是民族工业,因为我们是全球化的”。这个立论,代表了中国企业家在思想上所达到的高度。全球化的市场,要求公司必须每时每刻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自己。一个欧美大客户,他是否愿意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出力?不会。他更关注自己所得到的性价比。只有对商业全球化的价值保持特别的尊重和守护,才能被全球的客户所接纳,才能形成一支世界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