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争夺全球势力版图

   2023-10-05 互联网2150


  毕竟,如何“走上去”一直在困扰张瑞敏。

  在张瑞敏的算盘里,国内做大了的企业需要到国外夺得势力范围,海尔也不例外,而且海尔到外面去竞争还要“三步走”:第一步走出去,走进国外的主流国家、主流市场;第二步走进去,走进到国外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第三步走上去,真正成为当地的一个主流品牌。

  按照三步走的逻辑,张瑞敏将“第一步”落在了美国,并视美国为海尔国际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桥头堡。张瑞敏的理由是,只要在名牌荟萃、竞争激烈、几乎是所有世界名牌竞技场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等于向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海尔已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厂商之一。这样,张瑞敏就可以凭借海尔在美国的品牌影响力,轻易地打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

  “遭受反击”

  从1984年走到2005年,张瑞敏率领的海尔走得很稳健,也很辉煌:海尔冰箱已全部进入美国最大的前十家家电连锁超市。特别是通过与沃尔玛等零售商的牵手,海尔产品实现了业绩的稳定增长。同时,借美国势力范围的辐射,海尔已建立起了一个国际化营销网络,海尔产品已经全面进入全球TOP10大连锁渠道。

  但是,顺利完成“三步走”战略,并不容易。如同一万米赛跑,前面五千米只要参赛者有体力,跑起来应该是轻松、愉快。但要跑完后半段,达到终点,尤其是要夺冠,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海尔走到现在,其实也是走了一步半,刚到一万米的中点位置。

  不争的事实是,虽然海尔已全面进入欧、美、日市场的主流渠道,但销售的产品还不完全是主流产品。如海尔在美国的200升以下冰箱市场中的名列第一,在日本5公斤以下洗衣机占了主流渠道的第一位,但是在美国500升以上的冰箱是主流产品,在日本7—8公斤的洗衣机才是主流产品。

  但要走上去,让海尔在美国市场成为主流产品和主流品牌,好像有点难。“海尔在美国等市场遭到了GE等公司的强烈反击,以前作别人不重视的小冰箱市场,海尔取得了成功,但当海尔尝试推出大冰箱时,触犯了别人的领地就会遭到报复。”张瑞敏很是无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