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家具集团的三大败笔

   2023-12-16 互联网1790


  三、红星集团走商业开发,不走商业经营是规避风险的好方法。

  商业地产的开发是政府托盘,企业开盘。从另一方面讲商业地产开发的真正老板是政府不是企业,从规划到土地使用,到银行贷款,其风险的60%以上在国家,不在个人。而企业借助中国特色的资本运营方法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安全收益。中国红星集团从这个角度讲仅仅是在出售品牌,并且出售的是品牌知名度资产,而非美誉度资产(核心资产)。

  四、红星集团商场的品牌构成,让人担忧。

  红星集团在国内确实捕捉了一些知名品牌,实际上看里面的国际品牌构成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国际化品牌,从贴牌到反贴牌,从虚拟授权到自我授权全都在做品牌游戏,一个广州走过来的品牌可能就是常州的本地产品。从国内经销成本和自我生产投入成本来说,更多选择的是经销成本而非生产投入成本,这说明假品牌的勾当已经全形毕现。红星集团对品牌是负责任的,承担了质量赔付责任,其实质量竞争已经不是当前市场经济的主题,只是游戏规则的基础罢了。

  五、红星集团的促销都是降价行为,让人费解。

  红星集团喜欢和沃尔玛相比是无可厚非的,天天平价也可以。但沃尔玛的促销是有策略的,是手段的组合,就促销本身来讲,沃尔玛甚至是亏损的,但促销的结果是赢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红星集团的促销是希望通过促销本身来赢利,获取更大的销售效果。然而结果是事与愿违,一是形成了购买过度集中在某个时间段而不能形成长期的促销效果。二是让业主利润缩水,效益和风险是业主来承担的。三是促销让业主更孤立,业主既然有了经营权,就难以形成联合和统一,形成了内部竞争。

  六、红星的卖场更应该定位为展示中心而非销售中心

  红星卖场走量很少,不少业主作为展示中心,向外拓展市场,其实这里对红星集团的品牌是有影响的,外围市场红星集团是不能提供质量保证的,出现了任何市场纠纷,客人都会联想到红星集团。这也是品牌的联想效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