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坚持做中国的通用?

   2023-12-16 互联网1860
核心提示:手机拖累,海尔电器亏损  由于2005年手机业务营业额上半年大幅下跌约51%至8.14亿港元,营业额大幅度下降,海尔手机业务亏损657

手机拖累,海尔电器亏损

  由于2005年手机业务营业额上半年大幅下跌约51%至8.14亿港元,营业额大幅度下降,海尔手机业务亏损6570万港元,导致海尔电器(1169.HK)营业额为21.18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3%,上半年亏损3.9亿港元。同时,公司收购手机业务权益所产生的商誉也减值亏损约5.5亿港元。

  与海尔同样遭遇不幸的还有波导、TCL、夏新……。

  既然是上市公司,企业都要找出原因向股民交待,概括起来无非有以下两点:

  一、“洋手机”大幅度继续降价;

  二、非法手机手机充斥中国市场,大部分国产品牌被迫减价清货。

  笔者认为,这些理由似乎太牵强,言者都缺少足够的勇气。特别是海尔,作为中国企业经营最成功的典范,管理水平最高、最为国际化、最具亲和力的企业,如果也用这样两个理由难免让人心痛。至于手机亏损的局面,其实原因及其道理都非常简单:当一个人用价格作为利器伤害竞争对手时,最后的结果是全部因为价格玩完。

  海尔,在多元化中“眩晕”

  无可厚非,海尔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其近乎完美的形象,享誉国内外。然而,欢呼赞誉的背后,人们也同时为海尔捏把汗——为何太多幼稚的错误在如此优秀的企业身上发生?

  海尔起家于电冰箱,在获得了中国第一之后,于1991年兼并青岛空调厂开始推行多元化战略,并先后推出了冰柜、空调、洗衣机。空调方面,迅速取代春兰成为该领域的龙头,洗衣机则迅速取代小天鹅成消费者的首选,冰柜也打入了行业前三名的位置。冰箱、空调、冰柜、洗衣机四驾马车成为拉动海尔快速发展的龙头产品。同时,海尔也因为这一系列成功运作,而成为中国知名企业。它给社会公众一种强烈的印象是: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做就做到第一。同时,海尔品牌成为亲和、值得信赖的品牌.这一切成为其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赖以快速扩张的基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