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崛起的原点是什么?

   2023-06-15 互联网2980


  1983年7月,当时担任三星电子开发主任的李润雨带领七名成员踏上了去美国MicronTechnology公司求知的征程,但是抵达美国后,考察组却备受冷落,对方根本没有传授技术的意思。

  面对这种情形,三星决定以自力更生为主,加紧在美国猎取有丰富半导体开发经验的人才,特别是创业初期,为确保项目的成功,以每位年薪二十万美元的天价从美国硅谷英特尔等公司挖走五位韩籍技术专家。从83年~89年,三星先后从美国招纳了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的李任星博士,ZILOG(处理器的制造)公司就职的李尚俊博士,IBM公司的陈大济博士,英特尔公司的黄昌圭博士,等一批专家,组建了一支致力于报效祖国和献身事业的技术人才队伍。

  上这项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半导体制造谈何容易!从工厂建造到尖端技术开发,要求技术必须过硬,专业功底必须扎实。但是三星人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完工,于1983年9月,三星在京畿道Kiihung举行第一个工厂开工仪式。要知道,即使在发达国家建半导体工厂,也需要一年半载,更何况三星还是头一次建这样的工厂!在三星进军半导体领域十个月之后,即1983年12月1日就公开宣称:“三星已开发出64KDRAM。”这让此前对三星冷嘲热讽过的日本同行大吃一惊,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因为在此之前日本人曾这样断言:“到1986年底,三星能开发出64KDRAM就算成功。”但是,三星的成功比日本的预言提前了三年。1985年1月,又对外宣布开发出256KDRAM,世界再次为之惊叹!

  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其风险性甚高。为了筹集资金,三星半导体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共筹措到资金3346亿韩元,以缓解三星资金紧张的状况,为三星建造第二家半导体产业工厂(专门生产256KDRAM)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在成功的背后暗藏着危机,由于半导体供过于求造成DRAM价格猛跌,原先4美元的64KDRAM最后狂跌至70美分,导致公司股票也下跌,真是雪上加霜,英特尔也从DRAM产业合作中撤出,三星到了一种穷途末路的境地,面对这一切,三星的决策者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危机,还果断决定加大设备投资的力度。到1987年后,情况稍有转机,但是麻烦接踵而来。原本是TI公司认为日本侵犯了它的技术专利而对其提起诉讼,但是日本公司却把三星也拉下水,结果是没有专利技术的三星为此交了庞大的学费,而日本企业拿出专利得以脱身。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