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港湾的“战争与和平”

   2023-08-21 互联网2640


  但随后,华为内部跟随李一男展开创业高潮,不少技术骨干和高层都纷纷出去创业。“你们走的时候,我们快崩溃了,那时好像只要是在华为待着的人,都被认为是很奇怪的,好像没离开华为的人,反而是不正常的。”在会谈记录中,任正非回忆说。

  最终事情的发展还是超越了两个人的考虑,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思科官司的影响下,华为再次发力数据通信市场,而2003年的港湾已经成为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公司,华为与港湾的冲突终于爆发。

  回忆起当初的竞争,任正非把责任归咎为西方风险投资。“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华为那时弥漫着一片歪风邪气,都高喊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口号,成群结队地在风险投机的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像很光荣的一样,真是风起云涌,使华为摇摇欲坠。”任正非说。

  此后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内部成立了“打港办”,对于华为的市场人员来说,只要是有港湾参与的竞标,无论多低的价格都一定要成功,否则就自动走人,双方竞争的惨烈程度已经完全公开化。

  “这两年我们对你们的竞争力度是大了一些,对你们打击重了一些,这几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我们自己活下去,不竞争也无路可走,这就对不起你们了,为此表达歉意,希望你们谅解。”5月10日,任正非对李一男这样解释对港湾的打击。

  港湾网络虽然陆续获得了包括华平投资等多个风险投资的多轮注资,但2004年,港湾的上市计划最终因为匿名邮件泄露引发了“虚造业绩”、“资金链断裂”的诸多流言,从而导致了港湾第一次严重的离职高潮,上市计划最终流产。

  随后的2005年,由于华为以知识产权诉讼施压,致使港湾网络和西门子之间的主要资产转让也在签订协议后泡汤。2006年的5月,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华为最终将港湾收回囊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